梁慧英
(柳城縣大埔鎮財政所 廣西·柳城 545200)
我國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歷經十幾年的實踐,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構建了統一的財政資金運行的框架,整個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得到了質的飛躍。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然而改革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實踐中,由于鄉鎮的分散化、差異化等原因,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并未輻射所有的鄉鎮,因此深化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任務艱巨且意義重大。
踐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需要鄉鎮財務管理人員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鄉鎮國庫集中支付的工作開展與財務人員息息相關,離不開財務管理人員專業素養的保證,不僅要求財務人員全面準確地解讀相關制度安排,還需要熟練操作相關的工作流程,保證工作效率。現實中存在許多原因,導致鄉鎮一級財務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的落后,缺乏相應的崗前培訓以及系統的職業培訓,致使整個財務管理隊伍的專業素質偏低,極大制約了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工作的順利進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屬于新鮮事物,鄉鎮領導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偏誤:一方面不夠重視國庫集中支付工作的開展,未能認識到其對基層財政管理的重大意義,部分領導甚至認為國庫集中支付限制了鄉鎮支配單位資金的自由,致使資金使用權的旁落,無法保證自主地支配財務管理權,由此會影響單位業務的開展;另一方面由于鄉鎮領導層的專業知識的匱乏,無法領會國庫集中支付的內涵,認為其只是形式化的制度,難免產生抵觸的心理。
財政國庫管理與財政專戶管理密切相關,財政專戶的開設旨在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性,提高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率,財政部對于財政專戶的管理也出臺了許多重要的文件,給予了專戶管理高度的重視。然而,現實中大部分鄉鎮財政專戶管理過于松散,缺乏嚴格的開設程序管理,引起了財政專戶管理的混亂。資金管理的不科學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是鄉鎮財政機構的設置不合理制約了資金管理;二是專業人員配備不齊,大部分鄉鎮財政管理人員只有兩到三個,普遍存在財政管理人員身兼多職的現象,導致內部控制的失利,無法保證資金管理的有效性;三是金融機構的缺少,目前除部分發達地區鄉鎮外,大部分鄉鎮當地的金融機構較欠缺,基本只有郵政儲蓄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其他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國有商業銀行很少在鄉鎮設立營業網點。。
我國現階段采用國庫集中支付對預算編制提出更高的要求。盡管預算編制改革已經取得較為可喜的成績,但是還是存在編制程序不合理、編制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類、款、項三級科目的細化,正是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實踐,因此預算編制的細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鑒于鄉鎮工作的特殊性,鄉鎮工作的開展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各種無法預見的因素很多,增加了預算編制的難度,往往由于不可預見的因素需要調整預算,無法真正做到預算編制的細化。而且,預算管理不規范現象嚴重,預算編制仍然實行增量預算,不切合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細化的僅僅日常基本支出,項目支出缺乏有效的管理;編制程序流于形式,未能嚴格按照預算編制的要求。鄉鎮是財政信息化管理的最底層,許多鄉鎮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辦公硬件不法滿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加之,目前縣級終端還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的鄉鎮,缺乏財政信息管理的客觀條件。
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工作逐步推進,改變了以往的資金的支付模式以及會計核算方式,因此鄉鎮財務管理人員應努力適應這種改變,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業務知識培訓,增強自身的業務技能水平。縣級財政部門應定期組織各鄉鎮財務管理人員展開旨在提升其專業素質的培訓,充分利用當前高度發達的網絡、新媒體技術等工具,不斷豐富財務管理人員的知識量,優化財務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增強其財務軟件使用的熟練度,以便更好地適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同時應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對培訓的內容與技巧進行規范的考核,并引進相關的獎懲機制,對于考核過關的財務管理人員給予適當的獎勵,當然,對于不嚴肅對待培訓的財務管理人員也應進行相應的懲罰,利用這種獎懲分明的制度保證培訓質量。
首先,根據鄉鎮的實際情況,選擇機構模式。不同地區不同鄉鎮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自然環境、社會人文條件的差異,財政管理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機構模式。對于經濟發展水平高,財政能力強的鄉鎮可以采用“一體兩翼”的形式,一體指的是主體為財政所,兩翼指的是財政服務大廳和財政核算中心,三者應在各司其責的基礎上,做好協調配合工作。財政所主要行使財政管理職能,財政服務大廳主要負責相關的咨詢以及包括社保資金、涉農資金以及相關的稅費的征收,相當于鄉鎮財政的對外服務機構,財政核算中心理所當然是負責本鄉鎮的各類行政事業單位的統一會計核算工作。針對經濟欠發達、財政的汲取能力弱、需要上級財政補貼的鄉鎮,則可以設立財政所,同時不妨開設相關的便民窗口。
其次,合理分配鄉鎮財政人員,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鄉鎮財政人員由于服務的鄉鎮的規模不同,應配置不同的人員數量,對于規模較大,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鄉鎮建議采用五人以上的人員配置規模,相比而言,針對規模較小,經濟欠發達的鄉鎮可以選擇三至五名財政人員。不僅人員數量需要仔細考量,而且崗位的配置也許精心的打算,崗位的設置應保證不相容的職位嚴格的分離,保證分工合理、職責分明。鑒于鄉鎮工作的復雜性以及人員的稀缺,允許一人多崗,但是必須保證所任職的崗位符合基層行政單位的內控制度規定。
最后,可以通過增設鄉鎮金融機構服務網點或者利用現存的金融機構加大對國庫集中支付的支持力度,縣級財政應給予鄉鎮一定的財務自主權,保證鄉鎮的正常運轉。
建立與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相配套的部門預算,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內容,保證預算編制能真實得反映本單位的發展計劃,保證財政資金相關的支出項目有明確的預算。具體而言,一是豐富并完善的信息數據庫,建立相應的預算定額體系,對相關人員、資產進行動態管理,增強預見性,防止預算的隨意變動。二是預算資金不僅應涵蓋預算內資金,還應將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內管理,防止大量資金游離于預算外。三是實行零基預算,不能僅僅在以前年度的基礎上作相應的增量,預算應真實反映本單位的實際發展計劃。另外,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應嚴格履行相關的程序,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保證預算的執行。加快鄉鎮信息化管理的建設步伐,健全以財政資金支付實時監控為中心、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撐、以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和動態監控系統為手段、以內控管理和外部監督制度為基礎的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體系,對國庫集中支付過程進行全面監控。
[1]陳霜麗.推行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對策及建議[J].商業評論,2014,(9).
[2]李劍.株洲市荷塘區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思考[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