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林
(延川縣財政局 陜西·延川 717200)
會計信息是特定經濟主體的行為結果,是信息使用者制定決策的重要參考和依據,因而,會計信息也是聯系需求者和使用者之間的關鍵環節。會計信息質量既與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流程方法等密切關聯,也與會計人員的自身修養、素質、專業能力相關。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財政部門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認識不斷增強,對會計信息的理解不斷深入,會計信息監督檢查方法也逐步提升和完善。會計信息質量包括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其中,會計信息真實性是會計信息最重要的特征,客觀地反映了各項經濟活動的經濟內容,因此,會計信息失真也會對企業、政府乃至社會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會計信息失真雖然表現多種多樣,但總結起來主要是兩種情況,一是會計信息不實與捏造,二是會計信息失真。財政部門審核的會計信息是當地整體經濟運行水平的客觀反映,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將不能為社會傳遞公正、客觀的經濟活動信息,破壞正常的經濟運行秩序和公平的競爭機制,損害了相關利益者的積極性,阻礙社會的健康發展。同時,會計信息失真,還會滋生腐敗,因為無論是否是故意而為之,都給了腐敗分子以可乘之機,成本不實、截留利潤等現象都可能發生。
目前,基層財政工作人員普遍缺少系統化、專業化培訓或者是培訓效果不理想,財政人員沒有深刻認識到培訓意義和內容,最終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也制約了會計信息監督和檢查的效果。財政工作人員如果缺乏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很難嚴格執法,主動發現會計信息中的問題,甚至是誤導了一些新進員工工作的方式方法,導致整個隊伍業務水平難以提升,會計信息質量低下。
我國《會計法》中明確地賦予財政部門作為監督會計的主體,要對所轄地區(縣)內所有的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單位、企業及部門會計信息質量進行監督檢查,保證地區的社會經濟秩序和諧、穩定。但由于各種原因的制約,財政監管部門經常是難以充分發揮監督和管理的職能,對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措施實施不到位。例如,在開展監督檢查工作中,財政人員更關注于賬實相符的情況,對于一些賬務上深層次的問題難以通過賬務核實來發現,缺少對檢查工作的預調研和摸底,影響整體的監督檢查效果。
目前,財政部門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僅限于財政工作人員自身,而未充分發動社會公眾監督的力量,從而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效果。從企業外部監督的角度出發,社會監督與政府部門監督如果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建立共同監督舉報機制,可以更好地發揮財政監督職能。另外,從目前縣級財政部門實施的處罰措施來看,依據《會計法》中會計信息失真情況的處罰規定來執行,處罰力度明顯不夠。法規中明確要求,在實施處罰時需要本著教育、整改、警示的目的來執行,但對于一些屢教不改的企業,認為經濟處罰力度或處罰所需要承擔的經濟成本較小,對其不構成威脅時,被處罰的企業可能會出現屢次犯錯,從而成為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突出現象和問題。
一方面要充分鼓勵工作人員加強自身職業修養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積極為工作人員創造學習提升的環境,保證財政人員學習新法規、新知識的內部環境和氛圍,加強財政人員對現行工作崗位的理解和提升需要,強調對財政法律法規認識的必要性,嚴格要求其依法履行職責,做到秉公執法,明確法律責任。大膽啟動年輕人擔任一些工作,對于有真才實學、廉潔奉公的工作人員加以精神激勵和晉升,形成業務標桿,努力提高財政人員隊伍的素質文化建設、專業能力培養。另外,培訓的課程及內容要緊密結合人員的工作崗位職能,培訓要注重將財經法律法規與實際檢查工作結合起來,以案例的形式將一些財政基礎知識、會計實務、政策法規融入其中,切實提高培訓的效果和實用性,提升財政隊伍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基層財政部門應積極建立起一套內外結合的監督機制,有效地將審計監督、稅務監督、行政監督為主的外部監督和企業內部審計為主的內部監督結合起來,形成內外協調的監督體系,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發生,不斷創新和完善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機制。財政部門的會計信息質量監督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加強與當地單位、企業聯動工作,保證地方財政部門會計信息監督工作順利完成;二是要加強對單位、企業日常會計的監督和會計信息質量的檢查;三是加強法律法規在監督檢查中的應用,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財政部門要想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需要從小事著手、從細節著手,擴大監督檢查的范圍,細化檢查對象,改進監督檢查的途徑與方法,進一步規范財務會計行為,逐步制定并完善會計準則體系,兼顧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縮小會計信息與客觀真實情況的差距,增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不斷完善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方法和措施。同時,進一步規范財務會計行為,對于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單位采取不同的檢查途徑,拓展檢查范圍,細化檢查內容,將會計基礎工作、會計核算信息、會計從業人員資格等內容一并檢查,以《會計法》為依據做到依法辦事,有效監督,提高財政人員、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有效地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在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單位加以懲處時,不僅要在經濟上給予處罰,還要在行業中給予批評通告,加強對企業的警示效果。同時,對于違規操作的企業單位,不僅會計人員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其財務主管領導、負責人也要一并給予處罰。特別是那些指使、縱容會計人員造假會計信息,應加大對其的處罰,充分發揮法律對會計信息失真、造假等行為的強制力和威懾力。緊緊圍繞財政改革的總體思路,加強財政監督和內部監督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和制度,嚴肅財經法紀,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徹底杜絕企業單位屢教屢犯的不良財務作風,維護社會正常的經濟秩序。
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需要財政部門加強會計監督職能,不斷壯大和提高財政人員隊伍綜合素質,規范和約束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積極開展會計信息質量監督工作,結合財政法規不斷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整頓會計秩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切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財政工作人員秉公執法,嚴肅財經法紀,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1]汪為民,費康復,李永慧.提高會計監督檢查工作質量的措施[J].財務與會計,2013,(1).
[2]郭振林.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