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 超
(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 廣東·廣州 510000)
對預算編制認識的偏誤程度直接影響預算編制的水平,部分基層事業單位將部門預算編制工作視為一種獲取資金的有效手段,認為預算資金越高越好,完全不考慮財政的壓力負擔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盲目提高預算額度,另一種錯誤的理解是將預算編制形式化,消極對待預算編制工作,認為即使預算編制的再完善,也只是一種“擺設”,完全忽視了預算的權威性、嚴肅性。另外,一些領導與職工認為預算編制是屬于財務部門的工作,缺乏其他業務部門的協調配合,編制后的預算嚴重脫離本單位的實際,根本無法指導下一年度的計劃執行。一方面是由于未能正確認識部門預算編制的目的,將其簡單地作為爭取資金的形式,而不是將預算作為指導單位具體業務活動的一種管理方法、實現預算資金效用最大化的工具。另一方面是因為客觀條件導致,一般來說基層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時間集中于每年的六至七月份,而單位下一年的工作計劃一般安排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兩者的時間差,必將引起預算編制的不科學、不合理。
基層事業單位在部門預算編制時理應參照“零基預算”的方法,根據本單位下一年的實際的業務拓展以及相關經費的實際需求量,而不能憑借以往的數據的基礎上硬性增加預算資金。然而,現實操作中,基層單位編制預算時,基于本單位經濟利益的考慮,盲目擴大預算資金,想盡一切辦法在預算編制中調增項目資金,保證下一年度的撥款比上一年有一定的增長。因此,普遍做法是參照以前的標準,再根據下一年度單位的發展計劃來編制預算,基本上都較上一年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而上級主管部門在對下級單位審查時,限于自身對下級單位認識的不全面或不準確,往往采取參照上一年撥付的資金上,做輕微的調整,只要是在上一年度撥付資金合理的浮動范圍內,都將予以批準。另外,在預算編制的定額指標方面,雖然部門單位形成了一定的體系,但大部分的基層事業單位缺乏完整科學的指標體系,實際情況是預算定額指標制定不夠明細。財政支出相關的定額指標尚未形成,仍處于空白的狀態,加之相關單位不夠重視定額指標體系的構建,相對忽視了數據資料的整理,使預算編制不夠細化,由此影響預算編制的質量與效率。
預算編制的效果如何,需要有專門的制度進行考核,然而在基層事業單位中,客觀上存在一些因素制約了考核的效率。一方面由于人員結構的原因,相關財務人員以及涉及預算編制工作的人員缺乏專業的知識,即便存在部分單位組建了預算考核評價小組,但其中人員的構成層次不齊,甚至有部分人員根本不懂預算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單位由于規模較小,相關的內部監控的職責履行不到位,影響考核的效果。主觀上,主要是由于相關領導以及從業人員消極面對預算考核評價,不配合有關部門,認為考核僅僅是重形式,發揮不了實質性的作用,致使考核的效果不理想。在預算執行階段與預算效果的評價階段,大部分基層事業單位缺乏完善的考評體系,具體而言,存在幾方面的因素:不同部門分工不合理,相關職責劃分不夠明確、考核內容過于簡單粗糙、相關考核標準不夠規范具體,更有甚者,根本不對預算進行考核。
基層事業單位應將預算作為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摒棄部門預算就是向政府索取資金的認識,樹立科學的預算管理觀,落實預算編制工作。在具體的預算編制過程中,要堅持真實性、完整性、科學性等原則,既要突出預算編制的重點,又要保證預算的全面性,不遺漏任何項目,將預算編制與單位各個工作相聯系,保證單位的每項開支都有預算做保障,充分發揮單位預算的作用,確保資金的合理配置,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質量,促進單位本身的發展。此外,預算編制應包括對收入的預測以及對支出的安排,積極做好預備工作,在上級部門安排預算編制任務之前,提前搜集資料數據,全面掌握預算年度可能實現的收入情況以及可能發生的支出規模,預算編制要積極做好與財政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工作,確保預算編制的順利有效進行。由于上級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預算編制的時間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很有必要提前與財政部門溝通,即便無法統一編制時間,也要獲取可能的收入規模,以便合理規劃各種收入實現的程序與時間,保障資金的充足度。當然,關于支出也需提前做好安排,預算下一年度將要發生的支出項目,并合理區分剛性需求與彈性需求的項目,在維持本單位正常的運作外,保證其他支出項目有充裕的資金。
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是保證預算管理有效實現的重要前提,基層事業單位首先需要轉變思想觀念,拋棄以前只關注單位自身利益的行為,應兼顧預算編制的科學性,發揮預算資金效用的最大化。其次基層事業單位應逐步利用零基預算管理辦法,改變現有的基數增長模式,免受以往數據的干擾,基于現實的工作計劃與發展要求,合理預測下一年度的各類支出資金,切實做到預算編制從實際出發,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與適用性。此外,需要加強與主管部門的及時溝通,將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準確匯報給上級單位,使上級主管部門對本單位的工作計劃有較為全面真實的了解,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全力支持,以便預算收入的到位。預算編制應參照“二上二下”的模式,首先各業務部門對自身的工作計劃測算資金的需求,然后預算編制的主要負責的團隊根據本單位的未來發展計劃,并遵從優先事項優先安排的原則,針對各業務部門制定明確的預算安排,進而各業務部門根據預算編制小組的安排對預算進行調整并上報,最后由財務部門進行匯總,由此得出最終的預算。例如,江蘇省南通市公路管理處對于資金需求下且規模不大的基層單位實行“零賬戶余額”的管理方法,相關的日常經費采用定額備用金制度,分類預算管理的方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目前預算考核體系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部分單位根本不存在預算考核,即便部分單位存在也只是流于形式,預算考核未能發揮真正的成效。鑒于這樣的現狀,基層事業單位有必要根據自身的發展計劃,合理編制預算,盡量保證預算的科學性,是預算科目盡量具體明晰,并確立符合本單位特點的定額標準,從預算的編制到執行有一個嚴格的考核過程。不僅對于差旅費等日常的費用嚴格按照標準加以明確,還需關注現有制度未曾規范的費用,如辦公費等加以明確。此外定額標準的確立需要清晰地區分剛性支出與彈性支出、基本支出與業務支出等,對于剛性支出應保證資金準確到位,對于彈性支出應建立合理的評價標準。例如,對于會議支出,不能簡單的以人數作為考核的依據,應結合業務量的考慮確定。另外,應加強對財務部門、審計部門、紀檢部門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協調配合,確保預算考核能順利進行。
[1]梁維功.淺析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商界,2012,(5).
[2]王協君.基層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幾點建議[J].財經界,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