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賽珍
(浙江省杭州殯儀館 浙江·杭州 321000)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和深化,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雖然行政事業單位不斷提升管理水平,但相關管理制度依然存在不規范之處,監督力度不足,導致單位的經濟管理處于一片混亂的狀態,進而影響其發展。實施內部控制規范能夠提升經濟管理水平。同時,在健全的管理機制作用下,政府服務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規范對其發展具有現實意義,所以必須加強內部控制規范的應用,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的良好發展。
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該理論隨著發展不斷完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了提升運行的經濟效益,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標,實現實施的各個程序都符合規范,尤其是財務報告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并且使得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增強。2008年,我國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該規范對內部控制有了相關的規定,企業的董事會、經理層和其他員工都應該大力實施內部控制規范,通過合理的管理,確保財務安全,而且相關信息有具有完整性。總之,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為經濟效益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經營質量關乎到社會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經濟活動過程中,都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然而其內部控制的建設卻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導致財務、合同等管理面臨嚴峻的問題。那么,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規范為打造服務型政府起到了重要作用,進而權利制衡監督,為人民做好服務。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一定要深化改革行政體制,并構建清正廉潔額、職能科學、為人民服務的服務型政府。習近平總書記表明一定要規范公共權利的運行,加強對其監督,并建立健全的防范和保障機制,做好內部控制。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實現內部控制規范,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和相關監督體系,有效限制權利濫用的情況,從而打造服務型的政府。
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規范,能夠規范財經秩序信息化管理,從而推動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為了適應經濟體制和國家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在財稅體制改革的作用下,必須對大力開展財政工作,通過規范的管理,使得行政事業部單位的內部控制規范得以有效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內部控制規范過程中,需要借助于信息化管理手段,在信息平臺上對預算、資產等進行管理,信息化管理下的財務完整性和及時性將更加可靠,同時,將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向精細化轉變,使得財經秩序更加規范。
行政事業單位在服務過程中,代表著黨和政府的職能,通過大力實施內部控制規范,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管理水平還有待提升,尤其是對內部控制的觀念薄弱,預算的編制存在不科學之處。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規范可以提升單位的管理水平,對其實行規范化的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內部控制規范過程中,一定要將內部控制理論應用在單位的實際管理中,建立健全的機制,進而為提升其服務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行政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會存在一些漏洞,導致單位面臨嚴峻的風險挑戰。由于內部控制規范能夠對經濟活動風險加以防范,并實施嚴格的管控。同時,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具有一定的聯系,行政事業單位為了防止漏洞出現,對重大經濟活動風險加以防范,通過大力實施內部控制規范,可以降低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風險性,使得單位的制度和執行程序等都更加規范,進而提升其抵制財務、管理風險的能力。
某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提升管理水平,大力實施內部控制規范,并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從而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在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內部控制的原則和相關要求,根據各項經濟活動,制定出具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然后行政事業單位按照制度去管理事宜,并做好相應的公共服務。首先,企業應該建立宏觀層面上的內部控制制度,實施《單位廉政風險防控手冊》中的內容。同時,完善管理層集體決策制度,使得單位的考核機制和負責人機構都有所健全;其次,行政事業單位還應該擬預算管理制度,建立與預算有關的執行、編制等機制,然后相關人員按照規范的制度進行管理,使得銀行賬戶管理、與預算等都更加規范,通過在資金實時監控系統的作用下,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的安全。
行政事業單位為了認真落實內部控制規范,必須加強監督評價,健全內部控制長效機制,繼而確保內部控制規范得以有效執行。為了提升內部控制規范的實效性,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規范的要義和運作規程予以深入了解,對內部控制流程的環節加以分析,然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對內部控制進行合理控制。行政事業單位還應該制定《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運行制度》和《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手冊》等,繼而為監督評價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同時,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有利于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應該健全內部控制長效機制,提升財務管理能力。
行政事業單位要想取得良好的發展,必須要協調好內部與外部的關系,在實施內部控制規范過程中,通過加大審計和監督監察力度,從而為單位內部控制的實施提供有利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規范的指引下,由內部控制機構對經濟活動進行審計,使得財務和審計工作都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時,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有效避免各種漏洞,并降低財務和其他風險,必須加大監督監察力度,對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及時進行整改,進而發揮內部審計和監督機構的作用。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有更好的發展,必須加大審計與監督監察力度,大力實施內部控制。同時,強化內部管理,提升行政事業單位抵制財務風險的能力。總之,在內部控制規范的作用下,其職能越來越明確,而且能夠為人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實現社會的良好發展。
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得以良好發展的關鍵,所以行政事業單位為了營造優質的環境,規范內部管理行為,強化責任意識,必須實施內部控制規范。通過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做好監督與審計工作,從而為其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關振宇.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規范的現實意義與應用解析[J].社會科學家,2014,(1).
[2]許明智.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的現實意義及實踐策略解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21).
[3]張超.行政單位內部控制應用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