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璇
(安徽省人事考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為了深化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我國于2013年1月1日,正式頒布和實施了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進一步規范化了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同時也給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了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對會計要素進行了重新劃分,將其由原本的資金運用類、資金來源類、資金結存類三大類,重新界定為凈資產、資產、負債、收入、支出五大類,并將事業單位各項經濟業務作為會計主體,有利于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強化對資金使用的全面監管。
新制度的實施,使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體系發生了變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新制度針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對會計科目進行重新界定,并對會計科目的編號進行了統一規定,如現金與銀行存款改為貨幣資金科目等。此外,新制度還規定事業單位可對某些明細科目進行靈活處理,但前提是不得影響到財務報表的真實性。
在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細化,增加了部門預算、政府收支、固有資產管理等核算工作,以及“非財政補助”、“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等核算科目,并要求單獨核算結轉結余。通過增加這兩個會計核算科目,能夠規范非財政資金的結轉和結余的賬務處理程序,加強對資產支出與分配的管理和監控。
未實施新制度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初始價值主要是通過“固定資產”和“固定資金”來反映的,由此造成了資產計量的準確性不足,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新制度實施后,固定資產的核算方法發生了變化,除刪減掉了“固定基金”這一科目外,還新增了一些會計科目,如“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該科目具體是指在取得固定資產時,可計入資產的原值,并在對其進行計提時,用于沖減,不計入支出。
新制度的實施,使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結構發生了變化,其規定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應當由會計報表及其附注構成。在新制度下,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體系與會計慣例之間更加協調,實現了互補。同時新制度還對會計報表體系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處進行了改進,有效提升了其系統性和完整性。
在新會計制度中規定,事業單位一般固定資產和專用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標準分別為1000元和1500元。對于單位價值未能達到入賬價值標準的大批同類物資而言,若其使用期限超過1年,也應當按照固定資產核算方法進行核算。在這一規定中,沒有對“大批”進行明確規定,使得會計實務操作缺乏量化指標。
在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要求事業單位支出科目下設“基本支出”、“項目支出”、“財政補助支出”、“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其他資金支出”科目進行分別核算,并且這些個科目還要根據支出功能的不同,再進行明細核算。如,“基本支出”要細化為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科目進行核算。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這樣的多層級核算要求并不實用,不僅增加了會計核算的復雜性,而且還難以簡明地反映出事業單位的支出情況。
對于開展盈利性業務的事業單位而言,可能會出現經營虧損問題,若經營期末結余為正數,則需要繳納所得稅。然而在所得稅的核算中,核算過程卻涉及“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科目,這會出現結余用于彌補事業單位經營虧損的問題,降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實施,不可避免地給會計人員帶來了新舊制度的銜接問題,主要體現在賬戶銜接和財務報表銜接兩個方面。對于賬戶銜接而言,新會計制度沒有結合各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規定,使得會計人員在會計實務操作中經常產生疑惑。對于財務報表銜接而言,新會計制度指出不需要在報表中填寫上一年度的數據,這使得會計信息喪失了可比性。
為使事業單位會計實務操作有可靠的量化指標,應對新制度中“大批”等模糊詞語進行具體解釋,即詳細列出數量或金額達到多少以上為大批同類物資。同時還應明確單位先購入的已經達到規定數量或金額的“大批”按固定資產進行核算,而在此之后購入的少量物資,雖未達入賬標準,但若歸屬于之前購入的“大批”之內,并記入固定資產的物資,則應當直接記入固定資產科目,將此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進行管理。
針對事業單位事業支出、財政補助收入明細科目設置過于繁瑣的問題,建議應當建立統一的事業支出明細科目基本框架,以保證會計賬目的一致性,指導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如,針對事業單位人員薪酬支出項目,可明確以下科目框架:事業支出——財政補助支出——基本支出——工資、津貼補貼。
針對經營結余彌補經營虧損這一問題,筆者建議應在“經營結余”科目中對經營收入或經營虧損進行一并核算,不需要再將其歸入到“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科目中核算,以保證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地反映事業單位經營狀況。此外,也可進一步修訂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結合稅法的具體要求作出統一規定,解決事業單位實施納稅調整前后經營狀況不一致的問題。
新制度的實施對事業單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單位應當進一步提升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首先,單位要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定期組織會計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并將重點放在與新制度有關聯的內容上,爭取在短期間讓會計人員了解新舊制度之間的差異,熟悉其中發生變化的內容,妥善處理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問題,從而更好地應對崗位工作。其次,單位應在加強在職人員培訓的同時,積極引入一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并將他們安排到相關的工作崗位上,借此來提升工作成效。再次,單位要加強監督管理,在過渡期對新制度進行運用時,除了要明確其優先性之外,還應對相關問題進行及時總結,確保會計核算工作的有序進行。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實施,在推動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強化財政資金管理,提高會計信息可靠性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在新制度和新準則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細節上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完善。這就要求有關部門應當修訂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調整會計制度的適用性,并且要求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認真學習新制度和新準則,順利完整新舊制度、新舊準則的過渡,切實提高本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質量。
[1]岳巖巖.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成本核算與管理[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8).
[2]韓雪飛.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中的集中核算研究[J].現代營銷,2015,(5).
[3]吳丹.淺析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的會計核算[J].財會研究,2014,(5).
[4]毛英文.加強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