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芳
(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教育局 廣西·河池 547199)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經費的持續快速增長,我國教育系統的財政體制改革已經進入到了重要階段,各地開始探索如何能夠規范、高效、便捷的管理教育經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育經費核算中心的建立為提高我國基礎教育經費管理水平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由于教育經費核算中心的建立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們仍需結合實務對其利弊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更好的完善該機制的運行。
教育經費核算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從規范性、全面性、及時性三個角度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各學校的會計業務納入到教育經費核算中心后,由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統一核算,提高了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性。比如,對原始憑證的收集、記賬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報表的編報、會計檔案的整理均由原來多個核算主體多套流程變為一個核算主體一套流程,避免了“十個有九中不同做法”的現象。教育經費核算中心的建立改變了過去學校分別報送教育經費相關指標的狀況,全部核算指標信息均由核算中心掌握,漏報、漏填的現象可以很好的被控制,實現會計核算工作的全面性。并且,由于信息掌握的全面性,核算中心可以及時的向相關政府部門或者相關學校提供會計信息,保障會計信息的時效性。
教育經費核算中心的建立,取消了各個教育單位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使得原本分散在各個教育單位的教育經費全部集中到了核算中心。從正面來講,核算中心可以根據相關規定、合理安排教育經費,結合具體情況對這些教育經費進行統一調度,避免過多的教育經費處于沉淀狀態,提高了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從反面來講,正是由于核算中心的統一調度,才使得教育經費的使用達到一種效用最大化的狀態,避免出現一些教育單位隨意使用教育經費的現象,節約了教育經費。
教育經費核算中心的建立一改過去“自設賬戶、自行核算”的會計管理模式,而是實行“收入一個漏斗,支出一個口子”的集中核算,并且參與核算的工作人員數量也大大減少,降低了較多影響“陽光經費”的人為因素,遏制了有些教育單位帳外設帳、隨意開戶、違規支出、濫用教育經費、貪污隱匿等行為。無論是從運行程序還是從管理制度上來看,都是一項強而有力的監督機制,在無形中加強了教育經費的監督效果。
教育經費核算中心的建立是將教育單位的會計核算職能分離出來,而財務管理的其他工作(預算收支計劃、理財、成本核算、資產管理等)卻依舊有教育單位的財務部門來執行,這必然會導致會計核算工作與財務管理工作的脫節。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信息無法在兩方之間傳遞,核算中心的會計人員并不了解教育單位的各業務事項。以發票的報銷為例,核算中心只能審查發票報銷的手續是否齊全、對發票的真偽進行鑒別,但是無法知道經濟業務的真偽,就會出現一些單位做假業務的現象。再以預算執行為例,教育經費的支出需要由核算中心予以批準,但是由于核算中心并不了解教育單位的年度預算情況、財務內部控制情況等,因此無法對其教育經費的支出情況予以科學的管理。
會計核算是教育單位財務工作的重要內容,將會計核算工作從教育單位財務工作中隔離出去,使得一些管理者認為單位只要按照規定的情況予以報賬即可,其他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只是為了配合核算中心的工作,嚴重削弱了教育單位基礎會計工作的力度。比如,一些單位的報賬會計只是傳遞了一下原始票據,管理者并不在乎其工作資格以及工作能力,這樣不僅影響著教育單位的整個財務管理工作,也影響著核算中心會計信息核算的質量。同時,報賬人員實際上是在履行會計、出納的雙重職責,嚴重危害著學校所提供原始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要想實現核算中心會計核算與教育單位其他財務管理制度的有機融合,就不能簡單地將核算中心看作是一個單純的記賬機構,而是應當賦予其相應的管理職能,實現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比如,有專家和實務界人事指出:會計核算中心必須要集預算管理職能與會計核算職能于一體,使其真正了解教育單位的預算情況,尤其是要加強對預算資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即在決定資金支付之前,要根據教育單位預算執行情況以及資金需求情況、最初的預算編制情況來決定是否應該支付、如何支付。也有相關專家指出:核算中心要集會計核算與資產管理于一體,真正監督教育單位做到賬實相符。不難看出,上述建議都旨在將核算中心由單純的核算型轉變為管理型,將相關管理職能與會計核算融為一體,使得核算中心能夠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真正提高其對教育經費使用的監督力度。
配套監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執行力度的薄弱使得諸如“真票據、假業務”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配套制度的建設中,除了多數人提到的要規范各項會計核算的操作流程以外,實際上會計核算中心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教育經費的收與支都由核算中心來掌握,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可以大大降低資金管理的風險。對于內部控制活動的建立,可以針對性的借鑒企業內部控制活動的設置。比如,大額費用審批制度、超用款計劃審批制度、大額借款審批制度、超指標審批制度、物資采購審批制度的設置等等。在接受核算中心績效考核以及內部監督的同時,也要通過接受財政、審計等國家職能部門的監督來提高各項制度的執行力度,保障教育經費的安全。
既要提高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又要強化教育單位基礎會計工作的開展力度,就需要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信息化的溝通平臺。就人才隊伍建設而言,由于核算中心是會計核算工作的核心主體,其人才隊伍建設自然相當重要。一是在選擇人材時要考慮其職業操守和專業勝任能力;二是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及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但是,此處要著重指出的是教育單位的財務人才隊伍建設,因為多數主管單位或管理者往往忽視了教育單位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要重視報賬人員的職業資格以及工作能力問題,要認識到其在教育單位與核算中心之間的重要通作用,提高教育單位基礎會計工作質量。同時,要利用現代IT 技術,在核算中心與教育單位之間建立便捷的、安全的信息化溝通軟件。通過該內部信息網絡,及時傳遞信息、調取信息。在實務中,一定要注意信息化溝通下會計信息的安全性,要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軟件維護等措施來保障會計信息不被篡改、刪除等。
教育經費的管理關乎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況,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重要財力保障。教育經費核算中心作為一項新的運行機制,有利有弊。在不斷的實務與理論探索中,我們需要揚長補短,把握正確的方向,實現教育經費核算中心與教育單位財務管理的協同發展,使教育經費的使用發揮效用最大化。
[1] 葉浩潔. 對教育系統會計集中核算利弊的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33).
[2]藍海萍.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模式創新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