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艷
(南京江寧高新園管理委員會 江蘇·南京 211100)
目前國家正努力進行改革,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無法預知的市場風險也不斷增多。在此背景下,要求內部審計在難以捉摸的市場氛圍下加強內部管理、強化內部控制、防范運營風險,積極參加價值創造活動,進而對行業進行有效的改革和推進。
內部審計幫助企業實現增值,需要構建以增加價值為導向的內部審計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必須包含科學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評價指標指“評價需要哪些信息和數據”,評價方法指“信息和數據如何綜合得出增加價值的結果”。可以選擇利用平衡計分卡建立管理目標,通過作業的鏈端進行內部審計的創建,通過EVA對內部審計進行最后的標準設計。可采用COSO相關理論,選擇與“戰略、經營、報告和遵循”四大目標直接相關的指標,得出滿足相關性的衡量結果。
第一,內部審計人員的結構和素質是決定內審工作效益以及增值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基層內部審計人員基本素質要高,同時需要一定的綜合業務能力。
隨著內部審計由財務領域向管理領域擴展,內部審計人員在知識構成上也應該是多元化的,不僅要熟悉會計、審計、法律、稅務、外貿、金融、基建、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還應非常熟悉風險管理、IT、工程技術、業務流程、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不僅要了解本組織的微觀運行情況,還要了解社會的經濟周期、行業所處的地位、國家的政治和政策以及重大事件等宏觀因素對組織經濟活動的影響;不僅要審查被審單位賬面的財務收支,還要關注賬外內容。內部審計需要盡量多的復合型人才,才能真正審出漏洞、找出缺陷。同時,內部審計人員也要有一定的協調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相應的文字語言的闡述能力。
第二,內部審計師應具備一定的與時俱進,持續學習能力。持續學習的能力是內部審計人員根據政策變化、學術發展不斷更新知識,了解最新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技能。由于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日趨進步,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改進,內部審計人員更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中繼續充電,學習有效的審計理論和方法措施,實現與當前增值性審計工作進度的良好配合。
內部審計進行公司管理的活動,換句話說就是要從投資者和管理者的視角看問題,對投資者和管理者進行調控的相關舉措。進一步考慮,內部審計人員憑借著對企業的經營方向、決策手段、管理要求、投資規劃和投資效益等方面做出審計總結,對公司治理的方法是否符合應有的要求、產生的效益是否和當初設定的要求相互吻合,以及還有哪些做的不夠的地方需要進行改善等等,來幫助企業合理經營,進而完成各方面經營目標,確保投資方能極大化的得到投資所產生的效益,從而將內部審計的直接價值得到完美體現。同時,內審機構作為公司重要的部門,應充分地發揮出審計監督作用,在對公司最高管理層服務的同時,努力成為窗口化單位,履行傳遞資訊和進行組織協調的職責,進而非直接的為企業獲得收益。
所以,內部審計進行公司治理就是進行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進的一種內化的要求。根據這個模式所構造出來的內部審計部門就要有很高的獨立自主性質,例如美國的大型證券交易所就需要上市公司成立存在于董事會的內部審計委員會來進行內部審計部門工作的有關部署。這種模式的推行是能有效進行內部審計對公司治理的管理的有用形式。
1992年,美國反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所屬的內部控制專門委員會(COSO委員會)提出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專題報告,提到了內部審計的三個目標和五個因素。內部審計的三個目標是公正地保證經營的效果和有效性、財務報表的有效性、對相關法規的執行。五個因素包含了調控氛圍、調控事項、風險監測、消息與交流和管理。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是內部調控的一個重要的階段,也是內部調控的多次控制。能進行企業的內部調控運行多方面的調控評估,找出企業內部調控制度上的不足之處、制度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疏漏。內部審計人員進而找到問題出現的根源,提出改善方案,報告給企業高層,敦促有關部門進行有效的實行。使企業健全內部控制,規避未來可能產生的風險,從而對企業防范和降低損失產生有效的作用,為企業加大收益。
因為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市場的相互比拼更加多元化,企業所面對的經營的風險也漸漸增多。風險常常將企業能獲取的內在的收益相互關聯,所以企業的管理層也十分重視。能造成風險的可能性越多,對公司的有效管理就要越多。所以內部調控和風險預測將會是內部審計工作重心的一個發展趨勢,對內部調控系統的整合工作將會成為公司中最有意義的工作。
在市場經濟中的內外部環境無法預測的前提下,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對于企業而言,風險是一把雙刃劍,想要獲得的效益越大,需要面對的風險也越大。因此對企業的風險調控能力的要求也就會增加,風險的調控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面。
內部審計具有單獨性、多元性以及普遍性和即時性等特點,在風險調控方面內部審計有著較強優勢。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風險調控體制的科學設計、有效地進行監管和評估,對風險調控進度中的即時性、有效性進行總結,發現企業風險調控體制的不足之處,幫助企業找出并評估有用的應對風險策略,提供風險調控的合理方式和調控舉措,幫助企業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程度,減低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經濟損失,從而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
內部審計通過加強對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確認和咨詢服務,為組織完成目標,創造直接價值與間接價值,優化組織內部價值鏈的每一個鏈節,降低鏈節間的協調成本,是大勢所趨,是現代化審計的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目標。
隨著行業發展,戰略審計、風險導向審計、績效審計等新的審計理念和方法的應用,對內部審計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內部審計出現早期的作用主要用來找到和發現財務審計的弊端,但是在如今高速發展的時代,賬務中顯而易見的錯誤逐漸減少。一切的變化都要求內部審計人員不斷地開發創新思維,提出全新且實用的審計理論和方法,來更有效地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因此,內部審計要從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組織治理的角度出發,發揮確認和咨詢兩大職能,幫助企業實現價值增值。內部審計的責任也將由一般方式的監督變換為內部管理模式,內部審計的側重點也將在內部檢測和監督向內部總結和評估方面轉化,為企業降低風險,增加收益。
[1]李敏連.淺析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優勢[J].煙草在線,2014,(3).
[2]章善.新淺議增加組織價值對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的要求[J].當代會計,2014,(5).
[3]王超輝.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探討[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