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錚孫占民
(1.陜西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部 2.陜西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咨詢室)
高職女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陳 錚1孫占民2
(1.陜西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部 2.陜西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咨詢室)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的大力發展,高職院校女大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為了尋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需要切實考慮高職女生的思想特點,同時,也需要積極探索嘗試切近女生的教育方式方法。
高職女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狀況
高職院校作為專門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學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不同于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院校側重于為社會培育出生產、經營、管理等一線專業化的職業人才,它的教育活動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性特點,又有職業教育的特色。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加大,“十八大”更是提出了“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國家戰略,高職院校迎來了大發展時期。截至2009年,全國獨立設置高職院校1215所,在校生964.8萬,與本科生規模大體相當,其中,高職院校女大學生的人數也逐年增加,2009年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達926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49.1%。而高職院校的女生比例更大,特別是在一些師范類、醫學類院校,女生已成為高職院校大學生隊伍的“半壁江山”。在新時期,社會轉型加速,多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網絡信息化全面普及,海量信息和資訊呈“井噴”式出現,因此,在當前關注高職院校女生這一群體,了解和把握她們的思想變化規律,抓住特點,探索和創新適合新時期高職女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極為必要和重要。
1.在學業上,表現出動力不足與吃力并存的狀況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由學制兩年或三年的高中畢業生及學制五年的初中畢業生兩部分組成,在錄取批次上排在普通高等院校之后,學生整體的差異較大,偏科現象突出。重視專業實操課,喜歡動手、易學的科目,而對一些理論知識,特別是理論性強的科目和難學的科目比較輕視。在筆者所在院校,女生特別表現出對生物化學和英語兩門課的強烈反感,常言“就是不會”“是天書”,然而對職業資格認證類的考試卻是全員熱衷。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的高職女生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勤奮精神和意志力不夠,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信心,自卑與自負并存。
2.在工作上,表現出創新的渴望與妥協與能力的不足
高職女生作為當代新青年的一類,她們年輕、熱情,富有朝氣,工作熱情,表現欲強,喜歡參與社團及學校活動。在筆者擔任兩年多輔導員和班主任的經歷中,集體類的非學術活動,學生的參與度極高,特別是女生,喜歡的唱歌比賽、舞蹈大賽等活動,而且在工作接觸中,發現很多的社團骨干和學生干部起初大都能有很好的創意和想法,工作設想與展望也能寫得不錯,但在落實之后的效果追蹤與反饋中卻鮮少見到以前的“創意”,心理素質有待提高,抗挫折能力較弱,原先工作熱情的學生干部,會因來自同輩群體的壓力或自身能力不足帶來自我否定,進而熱情度降低,缺乏創新的勇氣與毅力。
3.生活上表現出對自我和他人的雙重標準認定
高職女生的校園生活較為簡單,主要集中在同班同學、宿舍舍友等同輩群體之間,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上,高職女生表現出對自己的寬容、大度,另一方面,卻是對他人要求的嚴格與斤斤計較,看重自我利益。此外,受現代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一些價值取向功利化、實用化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在高職女生中也存在。偏重物質,追求物質享受,同輩群體間的盲目攀比,甚至炫耀也存在受眾,而在貧困女生中也有不少因為“貧困生”的身份在心理上呈現出自卑與懦弱。在戀愛觀上,有不少高職女生公然宣揚“學得好不如嫁得好”,認為“嫁人”是女生的首選事業。女生的人際交往不適也存在一定比例,有的是因為人際認知的不全面,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則是因為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不妥,青年人的特點突出所致。
1.社會環境因素
在當前快速變革的社會中,多元文化中各種社會思潮大量涌現,特別是來自“西化”“分化”的蓄意宣傳,深刻地影響著高職女生的認知和選擇,而傳統觀念中的性別刻板印象也固化和影響著高職女生的視野,進而影響其思想。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的缺乏,特別對留守青年和一些單親家庭子女而言,家庭的溫暖與關愛缺乏較重,而不少獨生子女卻因家長的過分寵溺,出現“唯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意識過度。
3.學校因素
在學校教育中,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過時,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老化,特別是在教育定位中對“技能”“專業知識”等的過分偏重,而缺少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美育的重視。
1.創新新時期高職女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在把握高職院校自身特色的同時,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有效的激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她們的潛能,同時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教學、學校管理等活動中,邀請學生代表參與,讓學生敢發聲,會發聲,增加她們的話語權,暢通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雙向交流溝通渠道,積極探索“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員育人模式。
2.豐富校園文化,積極營造適合女性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
發揮學生組織的力量,重點打造校園精品項目;挖掘特色,積極開發受高職女生所歡迎的校園文化產品,如針對高職女生的就業壓力,可邀請知名校友和成功女性來校作報告,或演講、座談會,與學生分享她們的人生奮斗史,讓學生在聆聽與分享中卸下思想包袱,重拾信心。
3.改進“兩課”教學模式與方法,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
一方面,要結合女生思想實際,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要積極設計并開展具有女性特色的實踐教學項目。
[1]班華.現代德育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戚萬學,杜時忠.現代教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
注:本文系渭南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青年科研基金項目《高職女生人際認知與人際交往實踐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WZYQ201410。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