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琴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編輯 李 姣
和平是廣大群眾的普遍愿景,不僅需要有組織的和平行動,更需要注重學校和平教育。高校和平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以和平文化為基礎的行為方式及價值觀。和平教育是一個傳授知識和創造價值的過程,學生在接受和平教育后,將會實現價值觀的轉變,具備建構和平的技能。
和平教育就是指獲得行為改變所需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的過程,使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防止外顯及結構性沖突和暴力,和平解決沖突,在人與人之間、團體之間、國家或國際創造有利于和平的環境。
和平教育通常包含人權教育、環境教育、國際教育、沖突解決教育和發展教育。這些教育類型都有其各自所著重關注和希望解決的核心問題,但最終目標都是和平教育的目標。具體內容如下圖所示。

1.現實主義政治傳統與新型國家間關系
(1)現實主義政治、軍事主義傳統對和平教育的影響?,F實主義政治認為,國家間只重視利益和權力,對道德這種虛擬化的東西忽視。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采用軍事手段。軍事主義文化深入人心,人們相信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會更安全,更富有。這將嚴重影響和平教育的開展。(2)突發性政治事件對和平教育的影響。現實主義政治和軍事主義傳統由于其視角與和平教育不同,所以才會對和平教育的開展起到阻礙,前者是基于國家主義的視角,而后者則基于全球性的視角。然而隨著國際局勢不斷的變化,國際突發性事件頻頻發生,這對和平教育的順利開展增加了障礙。(3)高校和平教育有效實施的政治條件。高校和平教育有效實施的政治條件概括起來包含以下三點:第一,強化國際關系,建立和平公正的國際政治新秩序,降低國際矛盾沖突;第二,建立國家民主政治體制,構建和諧社會,為和平教育有效實施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第三,倡導各國放棄軍事霸權,努力實現平發展之路。
2.家校和平教育同盟的建立
(1)家庭的抵制及家庭暴力對未成年人的影響。目前許多家長擔心孩子過早接受和平教育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過多的宣傳和平、抵制戰爭,容易使孩子形成懶惰的思想。和平是相對于暴力而言的,和平教育旨在教育孩子以和平的方式為人處世,盡量避免暴力與爭斗。都說孩子像父母,那是因為孩子最初學習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然而有些父母濫用家庭暴力,這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甚至會讓孩子有樣學樣,從小就被灌輸了以暴力解決問題的錯誤思想,這將是非常嚴重的,如果是生活在和平的家里,結果就會截然不同。(2)家校和平教育同盟的建立。家長對孩子進行和平教育可以采用集體游戲或者相互閱讀的方式,親身示范讓孩子從小樹立和平思想,學會和平生活的技能。學校方面需要與家長合作,首先是要說服家長自愿對孩子進行和平教育,建立起家校同盟。
1.公共教育體系與教育政策
確立起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公共教育體系,完善國家教育政策中有關和平教育的內容,讓和平教育以國家強制性政策實施的形式進入各大高校,使其更具說服力。公共教育體系的建立為和平教育開展奠定了基石,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及完善則為高校開展和平教育從制度上提供了保障。
2.高校管理方式
從一般高校管理方式入手,和平教育主要還是通過老師講述學生接受的方式實施。老師以學校教學大綱為基礎,采用課堂授課和實踐操作環節對學生進行和平教育,旨在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樹立學生和平的價值觀。
3.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是對高校和平教育實施成果的一個評價,既是對教師的肯定,又是為了能夠從以往教學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夠進一步完善高校和平教育措施。所以,教育評價體系需具有先進性和可實施性,要隨著和平教育的不斷深入而不斷創新和改革。
高校應該整合現有的教育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可以首先在公共課中增加和平教育的內容。在普通全日制大學課程中,校選修課的通用平臺課程中都會設有大學語文、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和應用寫作三門課程,和平教育的內容就可以適當地滲透在這三門課程中,如在大學語文中可以以優美的詩詞歌賦講解古代的和平思想;在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中以介紹西方和平思想為主,講述西方為了獲得和平所作出的巨大犧牲;在應用寫作課程中則只需簡單地講解一下和平時代相關文章的寫作即可。
校方可以開設有關和平教育的選修課程,甚至是必修課程。開設形式可以是完全的室內理論教育,配以恰當的案例,以專題的方式一段一段地向學生講解,課程名字可以定位為世界和平的發展歷程、國際格局的演變等;開設形式也可以是實踐課程的性質,就是從學期中旬開始,以實驗操作為主,主要是進行場景模擬,課程名字可以定位為為人處世的基本行為準則、和平方式處理緊急事件等。
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就是在學習了理論教材中的某個和平事件的相關知識后,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將其情景再現,可以通過話劇的形式,也可以通過小型活動的形式,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來體會戰爭對國家的傷害,體會和平對人們的重要性。
高校開展和平教育勢在必行,我國目前的和平教育在具體實施階段仍有不足,需要在吸取我國傳統和平教育方式精化的基礎上,研究國外先進教育方式,結合我國國情后加以完善,豐富我國和平教育的內容及實施方法。
王正青.當代學校和平教育目標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