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國
(河北體育學院)
高等體育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
王衛國
(河北體育學院)
體育強國,塑造公民健康體魄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高素質的高等體育人才是其根本,如何提高高等體育人才素質教育成為新形勢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高等體育院校體育人才教育過程中融入必要的人文教育是尤為重要的。
體育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和諧社會
1.認識和實踐上存在不足
高等體育院校往往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忽略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單純地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輔助或選修課程,甚至會憂慮人文教育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專業教育。根據統計,全國體育院校絕大部分課程重視增加學生體育基本知識和體育專項技能,將人文素質課程作為必修課的還很少,由此可見人文素質教育仍處于邊緣地位。
2.學生的人文素質狀況不容樂觀
高等體育院校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國高等體育院校學生的主體是普通高中應屆體育生,在高等體育院校短暫的學習期間,學生既要學習文化基礎課,又要參加體育專業訓練,壓力較大。并且學生在文化課的學習上,無論學習意識、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能力均較為欠缺,只是通過開設大量人文課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是不容易實現的。
1.人文資源上的原因
高等體育院校是當代體育文化傳統的知識載體,院校文化的塑造是經過悠久歷史的凝聚、積淀而成的,因此,體育院校的文化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此文化如若形成,就會成為“公式”化的文化模式。當該模式被社會以及高校的師生認同后,隨即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入高校師生的思想,近而形成一股強大的聚合力。高等體育院校的學生深知學有一技之長才能在社會立足,因此,競爭意識強烈,努力學好一技之長的氛圍濃厚,這是高等體育院校文化的顯著特性。而這種特性下的院校文化勢必缺乏人文資源。
2.觀念上的原因
隨著當前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物質為先、金錢至上的思想不斷腐蝕著人們的心靈。不良的市場人才競爭阻礙了高等體育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人文素質教育的時長性和體育人才教育的速成性之間的矛盾,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對人文素質教育的忽略。
3.社會化的原因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在此階段,科學技術、人才技能顯得尤為重要,體現在高校教育上,便會在不經意間突出科技的作用,而忽略人文素質的教育問題。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從某一方面加劇了企業對高等人才需求的惡性競爭,而忽略了人才本質的人文素養。
1.改變觀念,健全管理機制
在高等體育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首先要以轉變教育理念為出發點,更新教育理念,解放教育思想,樹立牢固的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樹立全面發展、系統立體的質量關。
2.建立評價機制
根據1998年教育部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我國高等體育院校逐步開始將高等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融為一體,隨后實施了一連貫以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相應舉措。為總結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成果和豐富經驗,以切實推動人文素質教育的長效發展,我們理應建立合理的、縝密的高等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相輔相成的評價機制。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大學教師擔負著為祖國培養高尖端人才的重要職責,教師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其自身素養直接關系到受教育者的品行教育。教師的人格素養與魅力潛移默化地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在課堂教學中,優秀的教師往往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從而促進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個人素養的健康成長。因此,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在選擇傳授知識“經師”的同時,更要選擇培養學生人格的“人師”。
4.凈化人文教育氛圍,創設和諧校園環境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為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提供優良的育人環境。從心理學角度講,學生人格與品德的形成與周圍的環境氛圍是密不可分的。具有人文氣息濃郁的校園環境尤為重要,教育者應充分發揮校園的有利條件,利用好高校有利的軟硬件資源,做好圖書館、展室、活動室等文化場所的日常開放,營造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環境。
5.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文素質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引起受教育者真正的思考,從而形成自身的豐富多彩的見解。但此類知識的科學轉化過程就需要教育者的智慧點撥,因此,教育者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除了運用傳統教學法以外,還應努力創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等。其主要目的是啟發受教育者真正地思考,以達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雙向互動。
[1]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識和人文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6).
[2][美]科恩.牛頓的革命[M].顏鋒,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05.
注:此論文為河北省體育局體育科技研究項目論文(項目編號:20143006)。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