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英
(山西省黎城縣職業高級中學校)
在物理學科教學中,習題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習題教學對學科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深化,對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一線的職高物理教師,我對物理學科的習題教學有很深的感悟和思考。我經常告訴我的學生:要認真努力地做練習,在練習中你才會發現哪些理解了,哪些還需要再研究。
讓哪類學生完成哪類習題,如何去操作實施,必須講究方法和策略。在我的日常教學中,我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精心設計物理習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在設置分層、訓練分層的基礎上,評價環節也注意分層實施。這樣的教學能夠使學生根據個人的學習情況和層級,有選擇、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體驗學習的樂趣,達到我們預期的教育目的。
職高學生與普高學生的整體水平有一定差距,他們除了整體基礎差,同一個班的學情也很復雜。比如在中考成績、知識儲備、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距都很大。在我以往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常常是顧了這撥學生,丟了那撥學生。優秀生知識掌握扎實,理解和領悟能力強,實踐和做題能力強。而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設置在中檔生的水平,所以優秀生常常“吃不飽”,課堂上學習任務少,無疑就浪費了他們很多寶貴的時間。而多數學生“吃不了”,他們認為老師一節課講的多,自己也學得累,好多東西消化不了。
物理習題教學實行分層,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對職高學生來講,職高物理較之初中物理難度加大,很多學生對物理有畏難情緒,甚至厭學情緒。分層教學可以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熱情,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但是,如果備課、授課、訓練都多方面、全方位地進行分層教學,是不現實也較難實現的,于是我采取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教學策略。
每位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掌握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水平,都不在一條水平線上,要對學生進行分層訓練,就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去收集和了解每一個學生這些方面的情況,比較直接的方法是觀察學生的聽課情況、回答問題情況、作業完成情況,還可以組織幾次小測試綜合評估。可以先粗略地將學生分成兩三個等級,并對學生公開等級情況。當然,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基礎和實力主動申請進入某個等級。
但是等級劃分并不是固定的,一般一兩個月對某些有進步的學生做一些調整,學生自己也可以自愿參與上一等級的習題訓練,比如挑戰自我,多做兩道習題等。
上課前,我會對每節課的內容進行研究:(1)本節課內容的重點在哪里?難點可能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個難點?(2)對于不同等級的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可能會有哪些問題?(3)為突出本節的重點、突破難點,我該選編哪些習題,針對不同的學情,多大的習題量較為科學等。
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是:盡可能地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準確定位,把握好不同等級學生的發展需求,然后設置出能夠促進不同學生最佳發展的習題。這些習題要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分層設置,既不能使學生感覺太容易而懈怠和自滿,又不能讓學生感到太難而灰心氣餒。所以習題要分層布置,這些不同難度等級的習題對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可以作為學生的課上任務,也可以作為學生自習時間的作業。
具體來講,A 級(低等)習題一般是課后的練習或者難度相當于課后的練習,有時可以是教材例題的簡單變形,重在基礎知識點的落實與鞏固;B 級(中等)習題可以是教材習題及稍簡單的綜合題,但習題量要比A 級的多一些,重在訓練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C 級(高等)習題除了B 級的題外,可增加難度、綜合度和創新度,重在鼓勵學生深入思考、敢于挑戰創新的精神,給優秀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對不同學生的習題訓練進行彈性設置,只是分層教學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學生完成習題的情況必須得到及時反饋,每天的習題訓練必須收回并及時批改,發現學生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和問題,認真研究矯正措施。對共性的問題,可對全體學生集中講解,對不同等級學生出現的問題,必須分層輔導。
比如:自習時間,我一般直接輔導C 級學生,班上大概有8 名C 級學生,而這8 名優秀生又是B 級學生的小老師,同時,B 級的同學又是A 級學生的小老師,這樣一級一級地輔導。也可以結成“幫扶伙伴”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對口輔導。經過多次實踐,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方式很感興趣,尤其是小老師們,他們會做的題,并不一定真正弄懂了,但是通過給別的同學講解,為了要讓對方弄明白、聽得懂,他們就必須重新整理思維和語言表達,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同學就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本道習題的思路和解法。所以,學生都明白,輔導別人就是提高自己。
總之,職高學生學情復雜、物理學科的學習難度又大,使職高學生的物理學習面臨困難。而我所采取的分層教學,就是在研究學情、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在習題訓練方面進行分層推進,分層輔導。實踐證明,這種方法使不同等級的學生都學有所獲、練有提高,極大地提高了物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梁宏.中職物理課分層次教學的探索[J].廣西教育,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