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萃
(武漢東湖學院大學英語部)
語言的閱讀過程是一個由多種語言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其中包括了文字、詞匯、語法和語義等知識的相互融合和影響。任何一種單一的語言知識是不能做到讓閱讀者真正理解閱讀材料的。因為,有幾個方面的因素會在閱讀過程中起到影響閱讀者的作用,如對詞語的認識、對句法的分析以及對語境知識的了解等。另外,社會知識也是影響閱讀的一個重要因素。諸如,不一樣的社會文化背景,不一樣的價值觀念以及不一樣的思維模式和語言習慣等都會影響閱讀者對信息理解的不同。這些因素都會在不同層次和不同方面影響閱讀者對閱讀材料的準確理解。
人類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相互作用來達成的,包括表達、命令、描述、辯論等。學習語言知識和獲得知識使用的能力是指將相關的知識和能力系統地存儲在學習者的大腦里,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就等于需要去創造一個新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系統,那么原來的知識系統將對新的體系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新知識的輸入肯定會以原有知識作為參照物,兩者之間相互影響,這樣的話就必然會發生閱讀能力的遷移。通常出現的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在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上都會出現因為中文的影響而出現的偏差,比如,語音、語法、語用、語義等。這說明了遷移是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就發生了。由于語言之間的相通性和語用功能普遍性,學習語言的方法和手段就會呈現一定的普遍性。所以,語言能力的正遷移是必然的。研究表面,英語閱讀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習者通常中文的閱讀能力也不差,但是我們并不能就此說中文閱讀能力很強的學習者的英語閱讀能力就一定很好,英語閱讀自身的特性決定了這一點。
但是,語言學習的方法和能力的正面遷移也是有局限的,它主要發生在較為常見的語言現象和語法規則中。如果語言差異和文化差異很大,那這種正遷移就會很少發生。語音規則和語法規則的不同、文字符號的差異、語用環境的不同等對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閱讀速度和正確理解上都會造成阻礙。而文字書寫的差異也會造成中文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視覺上和腦力接收上的困難。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英語學習者逐步的適應和熟悉中文和英文之間的轉化,逐步地加快反應速度和閱讀速度。這些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相應的訓練方法得以解決。
同時,如果學習者本身中文閱讀能力就不夠好也會影響這一遷移的過程,阻礙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中文教學基本都以傳統的語言知識傳授為主,這使得學生的關注點主要放在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之上。而對于語言知識的講解也一般局限于詞句的使用、段落的分析、修飾方法的運用和全篇布局的講解。所以學生在學習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就缺少比較好的語言學習基礎。
而且英語學習者的情感層面也會對其英語閱讀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和性格等。還有一些在閱讀過程中發生的較具體的情感因素,如傷心、興奮、焦慮、緊張等。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和培養英語學習者對情感的控制。而學習者對英語語言的熱愛、對英語歷史文化和閱讀材料的興趣等都會讓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處于最佳的情感狀態。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該最先弄清楚學習者在閱讀的實際環境中會遇到的困難,從而盡可能地去幫助他們解決。同時,在英語教材的編寫方面,應該將注意力放在閱讀材料和學習者之間的聯系之上,預測出學習者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而對于如何選擇合適的英語閱讀教材,英語教師有著不同的看法,大多數英語教師選擇閱讀材料的一個根本標準就是材料的真實性。而材料真實與否則是由材料和讀者之間的聯系決定的。如果學習者對閱讀材料的感受和作者本身的意圖一致,那么這種反映就具有真實性。如此來說,閱讀材料應該進行分級和簡化。但目前教學者和學習者更傾向于對閱讀練習而不是對閱讀材料進行分級。不同的學習者會有各自的閱讀愛好和習慣,但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一致。從教學的角度來說,鼓勵學習者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來選擇材料最為理想,效果也最佳。英語閱讀課作為一門重要的語言技能課,老師應該把握兩個要點:第一要把閱讀的手段和技巧作為課堂訓練的重點,第二要在講解中強調語言的結構分析,讓學生適應各種閱讀材料,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劉涌泉,喬毅.應用語言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