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軍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三都第二中學)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以其獨特的教學優勢走進了每一個教室,不僅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數學教學中的不足,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對高中數學中,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已經成為了當下數學課程教與學的必要工具,因此,融合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掌握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其優勢,已經是我們教師想要上好一堂數學課必不可少的條件了。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課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師以講解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一張嘴,“一言堂”“滿堂灌”,學生只能是被動的接受;課下,留給學生的就是無盡的“題海”,學生苦不堪言,望而生畏。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觀念的革新,現代化教學手段帶著新穎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走進了課堂。
如,在學習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時候,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美麗的煙火”片段,然后設置問題如下:“大家都知道,煙火盛開的越高,越漂亮。那么如果你們是煙火制造商,該如何確定煙火距地面的高度h 與時間t 之間的關系呢?”通過創設情境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除了在課本上,還在生活中,不僅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
在當下的信息時代,網絡不斷的普及,無疑成為當下查找資料最快、存儲資料最多的手段,再加上很多的高中生都會用電腦,教師應該有效的利用這個特點,讓網絡為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所用。一方面利用網絡資源補充,拓展課本,另一方面正確引導學生看待、利用網絡,自主查閱資料,進行數學學習。
如,在學習了導數之后,有關“微積分”的探索問題,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微積分資料的網上查詢,加深對微積分的了解。
信息技術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說,雖說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是傳統的教學手段,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也具有獨特的、巨大的教學功能。因此,信息技術絕不是簡單的、完全的取代傳統教學,而應該是融合各家所長,在利用信息技術的同時,吸收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精華,取長補短,協同發揮他們的教學功能和作用,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的高效發展。
總之,在現代化,信息化的大環境下,信息技術和高中數學教學的融合,不僅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實踐的精神和能力,意義重大。
南國農.讓信息技術有效地推進教學改革[J].中國電化教育,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