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利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體育局)
近幾年在乒壇中,張繼科的發球和接發球技術是很具有特點的。他的正手逆旋轉發球和反手的側擰接發球技術突破了以往我國的傳統技術。他的反手在比賽中運用的次數要比正手更多。這也是他能在11 年的世乒賽中獲得男單冠軍的主要原因。
倫敦奧運會張繼科對王皓單打決賽技戰術運用情況為研究對象。
對收集的文獻資料以及對張繼科倫敦奧運會男單決賽錄像的觀察、技戰術運用的統計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找出張繼科技戰術運用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從得分率上來看,雖然受第四局的比賽中,接逆旋轉側上旋球失誤較多的影響,但張繼科的發球搶攻段和接發球搶攻段的得分率仍分別達到58%和55.2%,相持段得分率為50%。張繼科在發球搶攻和接發球搶攻的優勢在這場比賽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與發球搶攻和接發球搶攻相比,張繼科在相持段的能力仍有進步空間。
在使用率方面,本場比賽相持段的使用率最高,達到36.7%,這也符合了乒乓球改大球后回合板數增多的特點,使乒乓球比賽更具觀賞性,在比賽中張繼科接發球搶攻的使用率也比較高達到34.8%,和相持段差不多。這也反映出張繼科反手接發球技術的成熟性,以及他對自己接發球搶攻的自信程度。發球搶攻的總的使用率還是比較低的。說明張繼科在發搶上面使用的不多,但是成功率卻比較高達58%。
綜合整場比賽,張繼科在發球搶攻段和接發球搶攻段表現出了較高的水平。相比之下相持能力有很大提高的空間。
張繼科的反手接發球主要是使用側擰技術,雖然近年來很多選手都紛紛采用這項技術,但張繼科將這項技術發揮至極致。這項技術有效地解決了反手接發下旋短球如何進攻的問題,使接發球一方在前三板不至于直接陷入被動。
(1)張繼科接發球使用情況分析
張繼科在比賽中接發球技術的使用情況和成功情況。使用的接發球技術最多是反手擰拉技術38 個,占總接發球數56 個的67.9%;排在第二的是正手擺短技術,使用了12 個,使用率是21.4%,兩者相差3 倍,而其他的接發球技術的使用加起來也只有6 個球。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張繼科在比賽中主要運用的是反手側擰的技術,可見其反手側擰技術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也證明他在反手的技術是非常有信心的。在比賽中經常見到張繼科用反手側擰去接王皓發到正手位置的球。在往常的比賽中,用反手去正手位的球是違背常理的,因為這樣去接發球不僅不利于接球后的動作還原,而且接過去的球質量不會太高,所以,很少會有人用反手去接正手為的球,但是張繼科的這種接發球的方法確實是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由于他的反手側擰過去的球有較強的側上旋,所于接過去的球很容易讓對手處于被動的局勢,不僅給自身的還原準備了時間,也為下一板的搶攻做了鋪墊。
(2)張繼科反手側擰的接發球技術特點分析
反手側擰技術是當今乒壇中最先進的技術之一,它的先進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①引拍
張繼科反手側擰的引拍和其他乒乓球的引拍動作有所不同。反手側擰引拍時,手臂呈“S”型,這樣就不用擔憂在接臺內球時由于空間不足而造成的難以引拍的困難。這樣一來,反手的側擰在處理臺內球時就能達較好的效果,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力量。
②旋轉
反手側擰是屬于一種進攻型的技術,擰拉過去的球有強烈的側上旋旋轉,很容易讓對手限于被動的境地。
但是在相持段只是有50%的得分率,沒有過半。在第一局的比賽中,相持段的得分率較低,說明張繼科進入比賽狀態沒有王皓快。所以,要通過專門訓練來加快進入比賽狀態的速率。發球搶攻得分率較高為58%,但是使用率卻比較少只有28.4%。說明張繼科在發球搶攻技術上技術水平已經較高,但還不夠自信。
但是在發正手位的不出臺球時,存在失誤,有多次被王皓正手大力沖死。所以還要加強發球的落點的控制,只有多加練習才能在比賽中減少自己的失誤。
反手側寧用得比較多。但是在第四局的比賽中,吃王皓正手逆旋轉側上旋半出臺球比較多,要在訓練中加強對接側上旋球練習。
[1]張凡,趙暉.張繼科的發球搶攻步法有效控制身體重心[J].乒乓世界,2007(07).
[2]鄭海波.第50 屆世乒賽男子團體賽張繼科接發球技術的分析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0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