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輝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職業與成人教育教學研究中心)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領域提出的校企合作式職業教育又一次拓展了教育的范圍,這無疑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進程中的一大契機,若能抓住機遇,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挑戰,將會極大地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校企之間的聯合有利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學生就業率的提升,直接受益人將是在這些學校就讀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的成效和信譽。新世紀新階段特別重視職業教育是因為我國的現狀是學校多,學生多,但是技能型人才少,企業缺乏有實際技能的操作和管理人員,這也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因此職業教育的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在國家改革建設進程中,需要多樣化的人才,這也就要求不同的學校形成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校企合作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因此越發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但國家和地方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制建設卻明顯滯后,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1)政府官員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職能和關鍵作用,缺乏相關的意識,更拿不出相應的行動來推動校企合作,導致關于校企合作的法律和政策制度明顯跟不上實際情況的發展;(2)校企合作管理體制漏洞頗多,很多政府官員消極怠工,不管不顧,也沒有配套的監管體制和措施;(3)政府角色扮演不到位,往往是任由校企隨意自由聯合,很少提供指導和支持,一方面這種自由聯合模式可能會出現嚴重問題,另一方面少了政府的支持,校企合作很難得到快速發展。
一方面行業內并沒有形成明確的相關規定,企業對職業教育的了解和接觸還不完備,職業教育對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存在很多疑問,畢竟稍有不慎,遭殃的是龐大的學生群體。這不完全是職業層面的問題,缺少相關的法律文件,行業很難自己形成一套合作體系。然而每一個行業必須有人站出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切實推動這一行業的各項發展。目前行業協會與職業教育之間還沒有達成一致共識,雙方都有一定的責任。我國行業自身獨立發展的空間和水平都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但是自身能力不足才是必須改善的致命傷,否則該行業將會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淘汰。
(1)企業是職業學校學生的推薦單位。只有做出針對接受職業學生的專項調整,才能形成很好的雙向機制。但我國職業教育本身還存在諸多發展瓶頸,應對挑戰的能力不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難度加大,可行性也不高;(2)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不足。利益是大多數企業的最高最求,企業選擇合作伙伴時往往以利益上的得失作為最高考量標準,校企合作的模式令很多企業家難以接受;(3)現有的合作組織管理不健全,企業家對教學內容和目標的設定幾乎是零參與,他們永遠處于被動狀態,一旦遭遇生源素質不高、業務能力差等情況將極大地打擊他們的合作決心。
我國的《教育法》《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關于校企合作有一定的條款,但這些目前尚難以望校企合作實際發展情況之項背,毫無疑問,這些法律法規應當繼續堅持并不斷完善,以裨益于校企合作的管理。此外,不能讓法律法規徒有其表,而應加強法律知識的推廣和宣傳,讓其切實發揮作用,并可適當增加一些管理條例和措施,以推動校企合作的持續穩定發展。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明確指出,知識來源于經驗。因此有必要對校企合作中的部分案例作為樣本進行相關研究,提煉成具有完全可行性和成效性的理論體系,用理論來指導更多的實踐活動,將每一種成功的模式推廣到更多的校企合作中,讓大家共同受益,最后形成校企合作的絕對優勢。
2005 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是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極大推動。該決定的頒布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正確舉措。相關文件指出要大力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何為中國特色?即實踐中結合中國現階段的職業教育現狀,結合校企合作成功經驗和優秀理論,走出一條中國化的新路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國家培養人才和社會發展的根基。職業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模式,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了必須的技能型人才,與企業的合作是培養該類人才的重要途徑,不僅能鍛煉學生的相關能力,還能使其更加熟悉企業運作模式,為將來投入工作做好充分準備,新時期校企合作模式必將得到蓬勃發展。
和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題與促進策略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