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軒
(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沈陽 110000)
綜藝節目,是一種傾向于娛樂化的節目類別,它包含了眾多的表演內容和形態,比如音樂和小品、益智和舞蹈等,是一種很受觀眾喜愛的節目類型。現如今,綜藝節目花樣百出,相親類、情感類、益智類、競技類等層出不窮,節目中看點多樣化,收視率連創高峰。
(一)從相親類節目看受眾關注熱點的心理——以《非誠勿擾》為例
自從剩女一詞橫空出世后,江蘇衛視瞄準這一契機,在2010年初推出了大型生活服務類節目《非誠勿擾》,對生活中真實的婚戀觀進行聚焦,折射出部分社會文化,它滿足了許多青年男女找對象和中老年父母尋找女婿、媳婦的焦急心情。
(二)從新型益智類節目看觀眾尋求與節目互動的心理——以《一站到底》為例
《一站到底》是江蘇衛視于2012年3月份新推出的一檔全新益智答題類節目,報名參與該當節目的嘉賓從屬各行各業各年齡層的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恰是該節目突出的亮點。如今大多數人群以追求迥異感為目標,節目越無厘頭越是特色所在,參與者大部分是為了讓觀眾能在電視上以一種膜拜的眼光看待他們的表現,從而達到內心充實的目的。
(三)從職場類節目看觀眾追求新鮮感的心理——以《非你莫屬》為例
就業的話題并不是熱點,但卻是人們找工作必須關注的新聞,針對此現狀,天視衛星公司打造了招聘類節目《非你莫屬》,給許多畢業生和找不到工作的人群帶去很多機會,人們對于這種綜藝節目表現了極大的關注興趣,從中他們能夠了解當今社會的最新消息和職業現狀,這是該類節目能夠迎合受眾的主要原因。
縱觀綜藝節目的發展史不難發現,這些年來綜藝節目一直都在改變中前行,在迎合觀眾心理需求的前提下,節目必須隨時注入新鮮的內容,才能在收視率上永不衰退,這就引發了一次次的綜藝節目改革。其中最顯見的一種改革主要是針對人們關注社會熱點的心理進行的,這種宣傳改革成就的綜藝節目,就是以專注于掌握社會情狀,將社會熱點作為制作節目的主要內容的那些近期興起的情感類節目、相親類節目和職場類節目等。
體現一:大陸的綜藝節目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如《正大綜藝》這一風靡全國的節目,其舞臺上的呈現形式多以主持人為主要亮點,也因此捧紅了老一輩的趙忠祥、王雪純以及楊瀾等人,而當時最為惹人注目的就是如今的外景主持拍攝,給很多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開闊。
體現二:21世紀初湖南電視臺推出大型真人秀節目,主要以歌手選秀為主,如《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這些節目的創新之處在于為青年百姓提供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明星的光耀讓很多平民趨之若鶩,湖南衛視抓住人們追星的心理,制造了一個能夠滿足人們成為“民星”的狂熱夢想的平臺。這種對電視節目的心理需求,更加促進了這種選秀節目的涌現,比如東方衛視的《加油,好男兒》、央視的《星光大道》……這就是電視節目創新和受眾心理需求之間相互促進作用的體現。
體現三:觀眾的心理需求在電視節目創新中起著一定的督促作用,觀眾的心理會隨社會上各種問題的展現而對綜藝節目提出相應的變革性要求,要求綜藝節目追隨人們的視線,讓節目不至于在一成不變的表演中消逝,反而可以不斷吸引其他的觀眾投來欣賞的目光,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無限制的良性循環。
電視人必須增加綜藝節目的趣味性,如培養出巧舌如簧的主持人,或邀請專家或明星,在主持人掌控節目流程的同時,給那些專家和明星們諸多發言的機會,雙方配合默契,用幽默的語言給節目提升趣味性。
綜藝節目在進行制作環節和內容、場景布置的過程中,應當自覺地把鏡頭更多地對準普通人,多涉及一些與百姓生活和工作相關的內容,讓觀眾了解到身邊人的一些不平凡事跡,欣賞他們作為嘉賓展現的才華和迥然不同的一面,使電視的親和力與感染力大大增強,更好地滿足觀眾投注目光研究身邊人的心理需求。
綜藝節目應該是一種富有文化思想、能夠幫助大眾增強正面精神面貌的節目類型,節目的思想內涵是否上升到一種高境界,對于觀眾而言是提高文化品位的關鍵點。電視節目的制作應當將拓寬觀眾的視野和提升觀眾的品位作為初衷,以健康向上的內容代替庸俗低下的寓意,從而引領節目的新高點,給人們帶去高端、優雅的的美感享受。■
[1]包鵬程.電視娛樂節目的儀式,敘事模式與意識形態[J].安徽大學學報,2008(4).
[2]蔡尚偉.影視傳播與大眾文化——文化工業時代的影視方法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