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雪
(河南師范大學教育與教師發展學院)
教師專業化發展應該具有兩方面意義:(1)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過程,即教師通過自身的教學反思,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品質上的個人成長與自我實現,以此來推動自身不斷發展;(2)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即學校和其他部門通過各種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學習、培訓活動或是引入專家學者,以促進教師專業成熟。這里強調過程,通過各種教學技能的訓練及不斷強化形成一定量的積累,最后達到一種質的轉化。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同時也注重教師的個性化發展。這既有利于教師個人主體的顯現,也有利于教師群體智慧的顯現。
國務院曾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大計。”
Q 中學在注重教師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更注重培養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要達到統一認識:作為一名教師,要教授給學生的不僅是書本、教材等客觀文化知識,還應該包含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規范行為準則、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等。學校通過組織一系列的專題講座和校內培訓,積極營造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
高效課堂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要基于高效教學。在全校范圍內,每學科每周組織一節公開聽評課,全體教師參與以此增強教學參與度,之后進行深入評課。通過個體備課、講課—集體聽課(全體參與)—集中評課—課件完善,再講再評,這樣一個不斷循環完善的教學技能研討活動,積極推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名師優課培養計劃。
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幾千年的優秀文化積淀,尤其是其獨有的教育內涵,更是我們應該傳承的教育精神。在教師中展開傳統文化宣傳,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同時也更有利于營造校園優良文化氛圍。由年級語文組發起的以《弟子規》為主線的專題報告,得到師生的積極響應。讓教師自主組織策劃,在發揮教師的學術研討能力的同時,也使教師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特色,在愉悅地參與教育活動的前提下更快地得到成長。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表達的教育愿景:讓教師獲得圓滿的教育生活。
在對教師專業化培養過程中,對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訓練尤為重要。我校通過積極推動教師參加區級、市級等優質課大賽為助力,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發展。參賽選手,多次進行模擬演練,同行聽、評課,參賽教師在完善課件后,再次進行試講。此環節循環至少三次,從而獲得一節堪稱優秀的課件。以某一具體教育活動擴大教育影響,并能產生良好教育作用,是學校在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一種值得繼續探索的途徑。
作為一所中學,其最大的訴求點依然是升學率的提高。與升學率緊密聯系的則是全校師生共同關注的最后一役:中考。公開課和教研活動大多都是以中考為主線展開的,因此教師更應該成為研究中考的專業人員。學校一直在積極推動專業學科講座活動,由各個學科組組長全程策劃、實施、總結。時間周期為2~3 周一次,講座內容涉及各個學科的專業建設知識,例如學科規劃、學科最新動態、學科主干知識突破點、學科思維特點及應用等。
綜上所述,Q 中主要通過三個維度來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第一維度是自我資源開發,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內教育資源。第二維度是引進來,通過積極引進專家學者與教師進行學術交流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第三維度是走出去,鼓勵教師學習先進教育理念、觀摩成功教學案例、參與教學技能培訓等,從中獲取教學經驗,加快自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1]陳旭遠.中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楊毅春.運城市高中教師專業化發展問題與對策[J].運城學院學報,2010(06).
[3]王衛東.教師專業發展:尚待深入研究的若干問題[J].教育導刊,2007(08).
[4]宋廣文,魏淑華.論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研究,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