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海榮
(嘉峪關市第六中學)
語文學科是融工具性與人文性為一體的學科,學好語文,對學習其他學科、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中,初一語文學段因其自身的銜接性顯得尤為重要。
1.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初一的學生身心發展處于特殊的階段:就個性心理而言,小學生對教師和家長依賴性較強,但是進入中學階段,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有了一定的鑒別能力,心理上更為敏感、細膩。就學習思維而言,小學語文教學強調識記與背誦,而中學語文教學更強調理解與認知,中學生的思維也由小學階段的以形象思維為主發展為以邏輯思維為主。針對這一學段的教學,就必須把握學生心理和思維的規律,以此為基礎調整自己的教學。
2.教學和教材的變化。目前小學語文教學與中學語文教學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節:在教材內容和教學模式上,小學語文教學涉及字、詞等基礎知識多,偏重機械記憶;初中語文教材內容深度較深,思維難度增強,側重理解記憶。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上,中學語文學習相對小學而言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安排;學習習慣也由小學時的被動型轉變為中學的主動型。
1.就教師自身而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多種手段做好教學銜接工作。
首先,教師要對大綱和教材進行透徹的研究,一定要熟悉新課程標準,既要了解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也要了解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對兩者進行比較研究,做到對課標中的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異同和聯系心中有數,對初一銜接教學的內容和要求有整體宏觀的認識。
其次,教師要充分了解初一新生的實際語文能力。初一新生來自不同的小學,語文基礎有一定的差異,只有充分了解初一新生的實際語文能力,才能在日后的教學中制訂相應的目標。具體可采用摸底測試,如,詞語聽寫、閱讀檢測以及片段寫作等方法,做到對每一位學生的學情心中有數,才有助于教學實際。
最后,初一的語文教師要與小學語文教師多進行交流和溝通。由于初一的語文教學針對的是升入初中的小學學生,所以了解小學教師的教學情況對進行教學銜接也很有幫助,可采用聽課、交流教研活動等方式進行溝通。
2.就學生而言,教師要針對學生個性心理發展特點,順應階段教學規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首先,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要多了解初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遵循和運用教學規律,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強調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具體而言:(1)指導學生學好教科書。學好教科書是學好語文最主要的一步。指導學生做好課文的預習、聽課、復習,并及時進行反饋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2)指導學生擴大課外閱讀。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生活處處皆語文,啟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會語文之美,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3)培養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對于初中生而言,語文學習既要學習知識,更要訓練思維,形成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最后,嚴格要求,形成良好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對學生嚴格要求,指導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語言技巧,使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一些學習方法,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把精力放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上,不斷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由于初一學段所具有的銜接性的特點,初一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顯得極為重要。教師要重視初一語文的銜接教學,著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曹春嬌.初一語文教學的銜接與過渡[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04):36.
[2]王娜.如何處理好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銜接”問題[J].教學實踐,200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