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
(山西省芮城縣第一職業學校)
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理論、功效和臨床應用的一門學科,是中醫四門核心基礎課之一,是中醫學理、法、方、藥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在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課程之間,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但因藥物眾多,內容龐雜,靈活多變,學生難以記憶,容易混淆。那么,如何使中藥學變得好學易懂,那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試圖探索一條教育新模式,筆者將教學實踐中的體會探討如下。
傳統的中藥學教學以講授法為主,主要是由教師按教材編排逐藥順次講授藥物的性味歸經、功效、應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項等內容。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基本是消極被動地接受課堂信息,不肯積極思考,不僅課堂缺乏生氣,也不利于鍛煉學生的臨證用藥能力。應用啟發式教學法,則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可以根據相應教學內容設置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重點讓學生理解中藥的功效、應用及配伍特點,先通過學生自學,比如麻黃、桂枝的教學,再介紹其藥物性味歸經,然后引導學生對比麻黃、桂枝各自的功效主治,引導學生自己綜合分析出麻黃、桂枝的功效主治。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突出學生的“學”,通過引導讓學生掌握學習中藥的方法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將前期所學的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等知識在中藥學教學中進一步強化和融會貫通。
中藥教學中,按功效治療方法進行歸納分類,對比教學法顯得尤為重要,要學好各論,首先要掌握總論部分的特點,只有掌握了共性內容,各論部分只需要掌握的特殊的內容,總論部分內容相當來說比較容易學習,學生不存在什么問題,重點在各論部分藥物的學習。比如,解表藥的學習,首先了解各類解表藥及有關功效的含義,分類情況,掌握它們在性能、功效、應用等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解表藥在以上方面的特殊性和分類歸屬。首先進行分類,分為掌握藥、熟悉藥、了解藥三部分,通過對比相近藥物的功效應用方面的異同,幫助學習記憶,比如麻黃和桂枝、防風和羌活等。
案例式教學法,就是通過臨床案例,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藥物的功效,臨床應用,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案例式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以往所學知識,結合課堂理論教學的啟示,促使他們勤于思考、善于決策。變學生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過程,有效地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補充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不足,為學生臨床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非常有必要。案例式教學法可以改變中藥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方法單一的狀況,并可活躍課堂氣氛,進一步培養學生用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使傳統藥學課堂教學不便或無法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擴大了信息,充實了容量,提高了效率。網絡環境下,進行多媒體教學不但給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良好的交互平臺,教師和學生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等進行交流,教師可以在線隨時幫助學生解答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形成交互式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它的優勢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它信息量大,在有限的時間里,展示大量的信息,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其次,多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它的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甚至動態演示;再次,多媒體課件可以馬上進行課堂訓練,把練習投影在屏幕上,學生當場做,老師當場講解,適時把握學生的接受程度。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在引導學生學習中藥學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總結的習慣,善于自發地進行復習。每節課結束時要對本節內容進行總結,下節課開始前要對上節課內容進行回顧復習。每章節學習結束后,要對本章節進行歸納小結,便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只有通過反復的歸納總結復習,才能更準確地幫助學生記憶那些復雜的知識點。
總之,通過以上方法正確引導學生,能幫助學生把中藥學專業基礎課學好、學扎實,能為下一步學習方劑學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張惠敏,王東坡.中醫院校非醫學專業中藥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