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卉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學)
數學是一種集抽象性、狹隘性、技術性于一體,是人們意志積極進取的表現,是人們對抽象化思維和邏輯性延展的外在追求。新時期,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基礎教育的不斷變革,以研究領域和應用范圍等方面為核心的高中數學正在進行著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新課標是國家對基礎教育的一種規范和要求,是實現基礎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新課標視域下高中數學的教學,要符合當前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要符合當前教育方向、目標、規模的需要;要符合當前高中生個性差異發展的需要。
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的觀念依舊是以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為主,未能緊密跟隨社會時代發展的主要潮流,未能將現代教育的先進性和科學性滲透于高中數學教學中,未能將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與教學實際相融合。高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仍然是以課本知識為講解的主要對象,仍然采用的是滿堂灌和突擊考試的教學方式,嚴重忽視了知識與技能的實際統一,嚴重阻礙了高中數學教學水平的發展,嚴重影響了高中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與課堂質量。
傳統的高中數學其教學目標缺乏一定的靈活性與針對性,教學核心不明確,教學主體行為盲目無尺度,缺乏一定的系統性、確定性,導致教師的教學行為茫然不知所措,導致教學水平停滯不前。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僅僅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主導課堂,占據課堂主要地位,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局勢,呈現的是“教師主演、學生主觀”的一言堂形式。這種教學嚴重忽視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參與度,忽視了學生主體性能在數學知識學習中的重要性,嚴重阻礙了學生整體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當前高中數學的教學,僅僅以學生考試結果的好壞為評價依據,未能關注到教學的過程質量和學生的整體學習差異。高中數學的教學評價,只是以考試分數作為測評的主要依據,導致教學評價過于片面、狹隘,導致高中數學的教學水平停滯不前,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未能得到提高,進而使教學問題無法及時發現和處理。
新形勢下高中數學的教學,必須以先進的、科學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觀念為先導,以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為跟隨方向。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學要端正教學思想、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高中數學的教學,要推翻傳統教學的教學觀念,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端正自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要以高中數學的實際教育特點為教學基礎,要以提升高校數學教學效益為教學前提,以學生個性差異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目的,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先進的、科學的教育思想觀念。高中數學教師要明確自身教學觀念的正確性與時代性,實現高中數學教學能夠實現教學結果與教學過程的實質性統一和高校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最終化,是教學觀念的具體化體現,是教師教學所要達成的任務和標準。新課標在教學目標上強調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整合。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要以數學學科的整體特點和學生的主體形勢為出發點,設定明確的、清晰的、具體的教學目標,實現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技能之間的統一達成,實現學習過程與情感獲知的統一達成,實現學習方法與學習認知的統一達成,實現數學知識與學生本位發展的統一生成。例如,在高中數學統計的學習中,教師不但要注重學生統計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還要注重隨即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等統計技能在實際生活問題中的應用,注重問題解決與知識技能應用過程中學生情感態度的豐富變化,實現學生統計知識和應用技能和情感態度的相互滲透、相互聯系。
新課標強調在教學上要轉變學生接受學習的被動狀態,要使學生由接受式學習轉變為發現式學習,倡導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新時期高中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主體,以學生的各項潛能挖掘為核心,以學生的差異性能為基礎,充分利用生活經驗、多媒體技術等條件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中為學生提供發揮主體創造性、主動性的學習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高中數學圖形的學習中,教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各類幾何圖形的多面化與立體化,使學生能夠在技術情境下獲知幾何圖形的各類動態,引導學生在直觀的視覺下進行主動探究和思索。
新課標強調教學評價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要注重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針對性,要從片面的教的評價上轉至學生全面的學的評價上;要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氛圍等的科學和客觀評價;要注重評價的客觀性、整體性、指導性、科學性與發展性,使教師能夠從根本上了解自身教學的弊端,了解學生學習差異的內部原因,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解決和優化。透過真實的教學評價反饋,提高和改進教師的數學教學能力,從根本上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總之,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要以新課標的強調重點為教學的主要方向,以先進的教學觀念為指導,以先進的教學方式為手段,以真實的教學評價為動力,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的新發展、新進程。
[1]杜繼渠.對數學課堂教學“滿堂問”的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8(17).
[2]楊潔.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3]曾磊.中職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