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梅
(江蘇省宿豫中等專業學校)
激勵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其產生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并向著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有序而又順利地完成。電子專業基礎課普遍存在“學生不愛學,教師不愛教”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學生感覺知識空洞難接受,學不懂,部分學生有厭學情緒,教師也感到比較頭疼。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明確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把學習到的專業基礎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使之轉化為學生自身的需要。結合本人教學工作實際,關于激勵教學法,有如下幾點思考。
激勵學生的學習首先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作為專業教師,更要善于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每名學生要表現出真誠的關注與關心,讓學生不要過分注重考試成績,而要強調學習過程的價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少壓力。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自然而然學生的成績才能穩步提高,學習動機和熱情也會得到激發。
教師應該公平地對待每位學生的學習質量。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鼓勵貫穿在教學課堂提問過程中,把握知識的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地設計問題,給中下程度的學生的題目難度要小些,讓他們能盡力解決。在他們解決這些問題時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如果他們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也要給予激勵而不是加以指責,應引導他們去探討,鼓勵他們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形式上盡量要多樣化,比如多開展課堂發言大賽、上黑板大賽、分組比賽、做題比賽、學生做小老師講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教師的偏愛也容易造成被偏愛學生的高傲自大,經不起失敗和挫折。同時也會傷害另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必須公平地應用激勵法教學。
電子專業基礎課是一門與實驗有密切聯系的學科,教材中的實驗教學多屬注入式。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究實驗,將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證明的規律納入待“解決問題”的序列之中,將學生學習概念、規律的過程設計成對這些問題的“再發現”“再解決”的探究實驗活動過程。如: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學生在經歷了探索過程的彎路、岔路過程后受到探究實驗方法的啟迪,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化解難點、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運用規律等,享受成功的快樂。在教師的贊賞下,學生摒棄了“我不是學習的料子”的觀念,對電工課產生興趣,學習上能夠“抬起頭來走路”,獲得強烈的成功感,樹立了自信心,體會到知識能學以致用的樂趣,從而提高了電子專業基礎課的成績。
[1]鐘巖.學生良好自我意象的培養.遼寧教育,2008(04).
[2]魏曼紅.談培養職高生自信心的對策.職教論壇,2002(12).
[3]桂峰蘭.淺談在高職院校電子專業教學中激勵教學法的運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