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華
(新疆殘疾人職業中專學校)
進入21世紀后,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通過互聯網了解新鮮的資訊、制訂工作計劃、娛樂生活。可以說,互聯網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互聯網時代,有殘疾人參與的中專政治課堂教學也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當前,各個中專院校紛紛利用多媒體優勢,在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有效規避了互聯網教學帶來的弊端,為優化教師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奠定了基礎。
相教于大學教育,中專教育更加注重技能方面的培養。中專院校的學生大多數畢業后,會很快進入社會,尋找相關專業領域的工作。因此,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技術知識有很大興趣。但是政治課作為一門理論性課程,對學生進入社會后的影響呈隱形狀態,使得大多數學生不重視。且由于其過強的理論性特征,使課程教學枯燥乏味,造成大多數包括殘疾人在內的中專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學習積極性明顯不高。這要求中專政治教師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縛,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結合網絡上的視頻短片、電影、圖片等等學生感興趣的例子進行講解,使教學內容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的關注度和興趣。
有殘疾人參與的中專政治課理論性非常強,且較為抽象。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有時很難舉出相關實例來講解課本內容。尤其是某一政治概念,對中專生來說,更是晦澀難懂,很難理解。但是隨著互聯網進入中專政治課堂,中專教師的教學方式有了很大改變。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上海量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等資料講解語言很難描述的一些內容。不僅改善了中專政治課堂沉悶的課堂氛圍,也豐富了課堂內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在過去的中專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普通生還是殘疾學生,都是端坐在講臺下面被動地聽老師講解,師生缺乏互動,教學主體不明確。而且由于教學設備制約,教師很難舉出大量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政治課相關內容。師生雙方都倍感無趣。政治課很難得到學生喜愛。在網絡環境下,教學設備有了變化,但是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制作好精美課件,然后播放,教學主體仍然沒有發生變化,一節課下來,所能達到的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要求教師徹底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到自己的作用是引導學生自發自覺地去理解、接受知識,而不是將相關知識理論強壓灌輸給學生。且在網絡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中專政治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尤其是殘疾學生群體,需要教師花費更大的精力去關心、幫助他們。
網絡環境下,中專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會利用網絡、多媒體。但是也要明確教材、學生與網絡教學的主次地位。始終要把教材、學生放在首要地位,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設備更多的還是為更清楚地講解教材內容,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提供一些輔助。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合理使用網絡和多媒體,不能過度依賴。如果教師一味地展示課件或網絡資源,忽略對教材內容的講解,則會降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吸收,對政治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大阻礙。因此,中專政治教師要把握好分寸,既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又不過度依賴,找好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在信息時代,互聯網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小至瀏覽新聞、交流娛樂,大至科技研發,均涉及對互聯網的應用,課堂教學也不例外。網絡環境下,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有利有弊。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有殘疾人參與的中專政治課堂教育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要在盡量避免網絡教學帶來的弊端,避免對網絡的過度依賴的同時,學會利用網絡優勢,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中專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1]林昭玲.中職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4).
[2]張軍蕊.新課標下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6).
[3]毛友明,胡華.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