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雄心
(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
傳統的中職數學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模仿的學習方式,這種陳舊的教師“填鴨式”傳授、學生“機械式”接納的數學學習方式,把數學學習建立在學生的客體性、依賴性的一面。中職數學教材中較多內容都是程式化地顯示出來,如果教師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施教,勢必忽視學生數學學習活動過程,忽略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索與思考,從而削弱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與熱情,壓抑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與興趣,使中職學生更依賴接納數學知識,學習效率低下。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體,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啟迪者、引領者。數學教學活動要建立在學生的知識發展水平與數學思維方法的層面上,改變傳統的數學學習方式。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向學生提供寬松和諧的數學學習活動環境,使學生切身感受數學活動過程,獲得有效的數學思維方法。因此,中職數學教學要施行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數學學習方式,轉變中職學生思維消極的不良習慣,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研究發現等現代學習方式運用于中職數學教學中,促進中職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逐步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和創造性。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構建具有自主性、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勇于實踐思考、自主發展成長的學習方式。數學自主學習就是要求學生自主確定數學學習目標,制訂詳細的數學學習計劃,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作自我反饋、自我調節,對數學學習結果自我檢查、自我彌補、自我完善。中職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是真正確立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凸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實踐的主體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中職數學教學活動過程由知識灌輸向知識探索過渡,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
中職數學自主學習的基本特征:
在學習動機上,數學自主學習表現為學生有內在的學習動機,有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沒有較多的外部因素的干預,是在內在動機的驅動下自主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選擇自主學習的問題要淺顯,讓他們嘗到自主探索學習的甜頭,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就會逐步高漲,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感。
在學習方法上,數學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努力擺脫對他人的依賴,學生在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下,主動地對數學學習活動進行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自我改進,逐步呈現出靈活多樣的思維活動形式和數學學習方法,并內化到個體的認知結構之中。
在學習結果上,數學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及時地對學習數學的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反思、自我修正,重新審視獲得數學結論的思維過程和探索途徑,在“知其然”基礎上真正“知其所以然”,學生成為獨立的思考者、自主的探索者、主動的學習者。
相對而言,中職學生普遍自主學習的水平較低,自主嘗試實踐的能力薄弱,要改變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索然無趣的狀況,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數學新知時,要適時點撥,精巧啟發,設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拾級而上的自主探索問題,為他們創設成功的階梯、進步的臺階。教師是名副其實的引領者,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數學新知,促進數學教學過程由教師的“教會”向學生的“會學”轉變,由“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轉變,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孤立學習,在整個數學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同樣有互動,教師只是啟迪者、引導者、咨詢者。教師要有適時適度指點的技巧,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使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成為教師指導下的再創造,使自主學習真正如愿以償。
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要求,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幫互助的學習。數學合作學習是以數學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數學問題的解決做到互助合作、交流方法,并以小組所取得的成績為衡量標準,共同達到數學學習目標的活動,從而達到“1+1>2”的效應。數學學習小組都圍繞著數學學習目標而有計劃地開展合作活動,并以各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整體數學成績作為評判標準,從而把傳統的生與生之間的個人競爭轉化為組與組之間的合作競爭,學生與學生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彌補了中職學生思維滯后、反應緩慢、理解淺薄的缺陷,高效低耗地完成數學學習活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數學合作學習具有以下功能:
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清晰地表達自己對數學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還可以了解他人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經驗來揚長避短。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凸顯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思維互補的優勢,能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數學問題,能搜集到多方面、多層次解決數學問題的信息,達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之效果,符合中職學生的思維水平與認知特點。
小組合作學習為每個學生創設了平等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活動中討論交流、爭論思辨、彼此啟發、互相借鑒,共同達成數學學習目標,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數學思維方法,使學生由個體學習變為合作學習,由學會數學知識變為學會數學思維方法,由孤立無助變為合作互助,有助于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樂于合作意識的生成。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施展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才能,為學生提供了暢所欲言、欲罷不能的競爭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通過合作學習,實現多邊協作互動效應,數學學習的信息量遞增,其數學學習效率明顯優于學生個體孤立的學習,使中職學生同樣感受到數學學習充滿著生命活力。
顯而易見,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夯實學生學習數學的“雙基”,而且能促進學生情感態度、世界觀的變化,體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明顯大于個體能力,使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合作學習中發揮積極的效應。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重過程參與,重探索發現,重研究體驗,使學生在不斷探索研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形成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科學意識的學習方式。數學研究性學習是針對有一定深度與難度的數學問題,為尋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案而展開的,而數學教材中往往找不到現成的解決方案,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尋求數學問題的答案,啟發他們通過調查、研究、嘗試、實驗、發現等形式,搜集解決數學問題的信息材料,并進行分析整理、篩選歸納、抽象概括,以獲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資源,進而探究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同時,在研究活動中把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途徑、成果以調查報告或數學小論文的形式呈現出來。
數學教師要潛心發掘中職數學教材中呈現或隱含的豐富數學資源,創造性地用好教材,教師要善于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尋找研究問題,提出研究問題,確定研究主題。中職學生學習數學存在著一定困難,而探究數學問題的難度更大,因此,教師要把握研究主題的難易程度,設置相應的問題梯度,使研究主題的難度逐步降低,符合中職學生探究水平低的狀況。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指導學生確定研究主題的探究途徑,讓他們通過努力能揭示研究主題的解決方案,獲得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感受到“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逐漸提高學生的探究素養和科學研究意識。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中職數學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數學研究性問題后,讓學生主動分析問題,積極探究問題,尋找解決策略,并在類似科學研究的活動中探究得出解決數學問題的結論。當然這種結論不一定科學嚴謹,目的是培養中職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意識和探究問題能力。
在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學生作為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體,自主參與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等程序的選擇與確定上,切忌教師越俎代庖,教師要“放權”、放手,讓學生大膽嘗試、自主選擇、自主確定、自主研究。當然,在學生研究遇到疑惑或困難時,教師要抓住火候,善于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就是為了更好地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研究解決數學問題的自主能力。
學生在數學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可以獲得一種以往學習數學經歷中少有的情感積極投入和探究熱情體驗。在情感上,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好奇心與解決數學問題的強烈愿望得到滿足,體驗到探索的過程也是一種經歷、一種快樂、一種創造。其實,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比獲得解決數學問題的結論更有意義。
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研究性學習,在親自實踐研究過程中獲得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潛移默化地養成了探究問題的科學意識。當中職學生以后遇到學習上或其他方面的困難時,會養成主動求索、克服困難的良好品質,直至解決問題為止。
中職數學教學中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重在構建開放動態的數學學習情境,給學生提供廣闊而自由的研究解決數學問題的空間,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愉悅體驗,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科學意識。
總而言之,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習結果和終身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F代學習方式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是中職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的根本途徑,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師要根據中職學生思維水平、接受能力滯后等因素,引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做到因人選擇、“量身訂制”、循序漸進、步步為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合作性與探究性。
[1]雷震宇.淺談如何提升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現代教育科學,2010.
[2]徐亞莉.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J].科學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