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重慶市南華中學)
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本職工作,不僅要高要求、高質量地上好每一堂課,還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靈活處理課堂上遇到的突發事件。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亦是如此,在教會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還要輕松應對每一個“小意外”。
某天,我還是和往常一樣,提前準備好上課要用的素材,早早地到了我的“戰場”,打開教師端計算機,通過教學軟件再打開所有的學生機,而后將學生機逐一檢查一遍,保證每臺計算機能正常運行。
“叮……”下課鈴響了,不一會兒,學生陸續走進了微機室,突然,一個清脆的聲音從下面傳來:“老師,我的顯示器是黑的,沒影兒了。”我愣住了,剛才還檢查了計算機,一切正常,現在怎么就出問題了,邊琢磨著邊蹲下身。我迅速掃視了這臺計算機,主機開關的燈亮著,說明正在運行,但顯示器沒反應并且電源燈呈現黃色。有經驗的信息技術教師都知道,出現這樣的故障,十有八九就是內存條松了,解決的方法就是把內存條拔下來,用橡皮擦把邊緣擦拭干凈,再插上去就可以了。我靈機一動,類似這樣的問題可以讓我的“好幫手”去實踐,這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手到擒來,也就一兩分鐘的事情,像這樣的“好幫手”每個班都有一至兩名學生,他們是我校IT協會的會員,個個都“身懷絕技”。這樣,不僅讓他們在學習中實踐,也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同時,我也可以把自己從中解放出來,提高教學水平。
星期三的信息技術課堂上,剛上課就有學生報告:“老師,我的文件夾名字被改了。”“我的PPT作品沒了,素材也找不到了。”……這下壞了,肯定是學生的“自留地”被人動了手腳。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擔任了至少兩個以上班級的信息技術課,相應地,微機室的每臺計算機就有至少兩個以上學生使用過,所以,計算機里的文件難免不會被其他學生訪問,有的學生看到優秀的作品或素材就想要據為己有,偶爾也搞一下惡作劇,比如,把文件夾名字換了,素材給修改了等等。
經過反復的實踐、研究后,我找到了一個新的良策,就是對文件夾進行加密,即讓學生把東西放在一個以自己的班級和姓名為名字的文件夾里面,然后對這個文件夾設置安全權限,并且加上密碼,此密碼只有學生自己才知道,每次打開文件夾時,只需輸入正確的密碼即可。這樣,其他學生在不知道密碼的前提下就無法訪問該文件夾,也就能達到對文件夾的保護。除此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口頭教育,勿竊取或修改別人的勞動成果,做一個有信息素養的現代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小意外”,信息技術教師大都會更加期待這些突發事件,因為是這些“小意外”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實踐機會,促使我們更深入地鉆研計算機課堂的應用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