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莎
(江西省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高專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經過6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由此可以得知,英語聽力教學是高職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么,面對如今高職英語聽力教學效果差、學生聽力水平低的教學現狀,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來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職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對此課題的深入實踐和探索,對上述問題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在英語聽力教學活動中,精聽和泛聽訓練是相互補充的,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高職英語聽力教學課堂上,我們應將精聽訓練和泛聽訓練二者科學地結合起來,以全面、有效地提升高職生的聽力水平。
泛聽,指的是聽一遍聽力材料,聽出關鍵的詞句,掌握材料的中心大意。在選擇泛聽的材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聽教材上的一些有趣故事,或者是英國的BBC廣播、美國之音等等,內容要比精聽更廣泛,含有的生詞也要比精聽的多,如此才能更好地訓練學生依據上下文推測生詞含義的能力和理解材料中心大意的能力。在進行泛聽訓練時,要求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因為高職生的學習依賴性強,學習自主性差,在泛聽訓練的初期,他們很有可能會走神、開小差,甚至把聽力材料當成睡覺的催眠曲,所以,我們應要求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一氣呵成地聽完聽力材料,中間不可有重復或停頓。聽完聽力材料之后,我們要讓學生完成一定的聽力練習,之后,和學生一起及時總結進行泛聽的方法和策略。
精聽,指的是對同一篇聽力材料多次、反復地聽,對每個單詞、每個句子都要聽懂。精聽材料的選擇,要具有一定的示范功能,比如語言要規范,語調要標準,難度要適中等。在進行精聽時,首先要將材料內容完整地聽一遍,對于聽不懂的地方,一遍一遍地反復聽,直到將內容聽懂為止。在精聽過程中,我們應要求學生在多次、反復聽的基礎上,完成一些辨音、填充缺失內容或者是聽寫的聽力練習,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聽力能力。
很多英語教師在進行聽力教學時,常常只把重點放在語言形式上,對于各個國家之間所存在的文化差異,不予重視,這就導致學生在聽聽力材料時,由于背景知識的貧瘠、缺乏,而引起了聽力障礙。所以,高職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時,必須重視文化差異在交際中的作用,向學生介紹與所聽內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如英美國家的地理、歷史、政治和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等,讓學生去了解西方國家的人文歷史、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這樣,一方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對聽力材料產生聽的興趣和熱情,另一方面能增加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幫助學生鏟除由于背景知識缺乏而產生的聽力障礙,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所聽材料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提高高職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僅靠課堂上的45分鐘教學是不夠的,我們還應加強對學生的課外引導,讓學生在課外也能“聽”英語、“說”英語,從而擴大學生聽力訓練的渠道,擴大學生聽力知識的領域,為高職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創造有利的條件。
比如,我們可以在課下組織學生開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唱比賽、英語小品比賽等等,借此機會訓練學生的英語發音,培養學生的英語聽力技能;也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觀看西方國家經典的英文電影,讓學生聽到地道、純正的英語,并對其中的一些語音、語調進行模仿,糾正學生錯誤的英語發音;我們也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可以鍛煉英語聽力的網站,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泛聽,熟悉各種英語話題和英語語音……這樣,通過加強對學生的課外引導,我們便擴大了學生進行聽力練習的渠道,學生不再僅僅局限于單一封閉的學習場所——教室,學習方式也不再是以我們為主導,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有利于全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
綜上所述,面對這群學習基礎差、底子薄的高職生,我們必須充分了解他們的聽力學習狀況,及時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然后制訂各種科學、有效的聽力訓練策略,使之符合高職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結構,從而讓高職生掌握正確的聽力技巧,使高職生的聽力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顧紅兵.高職院校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