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蕓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中學)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入改革,我國已經逐步實現由傳統教育模式向素質教育模式的轉變,無論是教育理念或是教學手段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突破。為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率,人們逐漸意識到創設教學問題情境對提高教學質量的推動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還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是提高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
初中生物教學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課堂活動中來,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因此,創設問題情境是初中生物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然而,由于諸多原因,初中生物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方面還存在如下問題:(1)問題情境的創設沒有從實際出發,主觀臆想大于客觀判斷,最終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學習熱情;(2)問題情境的創設沒有充分結合教材,也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缺乏實用價值;(3)問題情境的創設缺乏一定的有效指導,沒有在適當的時間給予學生啟發和引導,導致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不知所措;(4)問題情境的創設與接下來的教學內容缺乏一定的邏輯連貫性,不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其自身優勢得不到真正的發揮;(5)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夠科學、合理,缺乏矛盾以及解決矛盾的線索等必要的因素,導致學生無法解決問題;(6)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夠簡明扼要,內容松散拖沓,學生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揣測問題情境的實際用途,以至于學習效果事倍功半。
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部分學生往往會為此對學習產生抵觸、厭倦的情緒。因此,教師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動物細胞”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變色龍”“枯葉蝶”的故事,展現變色龍和枯葉蝶為了逃避敵人的追捕,自身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最終與環境融為一體的神奇現象,從而引出變色龍和枯葉蝶的變色原理在于皮膚組織內的三層色素細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但可以領悟到生物學的神奇之處,還能夠有效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
想要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效率,除了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也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初中生物教學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需要學生借助實驗來證明理論的正確與否。其次,實驗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享受到課堂成果,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學習“植物的蒸騰作用”時,教師可以采用“先實驗,后原理”的方法,將一盆天竺葵的植物用塑料袋罩起來,并放在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然后學生通過觀察會發現塑料袋內壁上有水珠,這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這些水珠主要來自哪里呢?學生可以先進行揣測,隨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象,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鍛煉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為了便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大部分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實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發現生活中所蘊含的生物現象,并且利用生物知識進行解釋,幫助學生補充生物常識。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只有積極為學生創設各種問題情境,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1]謝小榮.重視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5):9-10.
[2]鄭超.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計探討[J].成才之路,2012(3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