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闊
(沈陽日報報業集團沈陽網 遼寧 110014)
傳統新聞主要通過報紙、期刊等一類紙質媒介傳播。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播媒體也越來越具有科技含量,逐漸發展為電臺、電視等數字信息傳播模式。不同傳播媒體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在上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計算機技術、數碼技術、光纖衛星通訊技術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在這些新興技術不斷發展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迅速崛起,成為人類發展史上亙古未有的嶄新媒體,互聯網不但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還突破了聲音、圖像、文字等傳播形式的隔膜,使得個人的自我傳播、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等各種規模和類型的傳播逐步走向統一。
紙質媒體作為存在已久的傳統媒體,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綜合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受眾的閱讀習慣,主要表現在紙質媒體便于攜帶、保存和閱讀等方面;②具有良好的社會心理優勢,傳統紙質媒體通過長時間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受眾群體;③有經驗和人才優勢,傳統紙質媒體具有成熟的采集信息、發布體系、完善的組織機構、高素質的新聞工作者隊伍,且大部分紙質媒體的市場運作模式較為成熟,實現了市場化和產業化的生產。
在新聞傳播中紙質傳媒對互聯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互聯網傳媒的發展依賴于傳統紙質媒體。紙質媒體有極為豐富的信息資源,能為互聯網媒體提供真實、可靠、鮮活的素材,傳統紙質媒體的信息采集網星羅棋布,信息采集和加工的人才經驗豐富,信息數據庫也十分龐大。互聯網媒體可以充分借助傳統紙質媒體的資源擴大采集信息的渠道,從而有效獲取全球各個領域最具價值的信息。其次,紙質媒體的品牌資源非常雄厚,有一些著名的新聞機構在廣大讀者心中早已具有良好的傳播形象,互聯網媒體若是能同這些機構合作,就可以借助它們的品牌效應,來提高自身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相較于傳統的期刊、報紙,網絡傳媒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及時性和互動性。近距離的信息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迫切渴望了解更及時范圍更廣的信息。因此,紙質傳媒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迫使一些傳統媒體機構開始改變生產運營模式,將互聯網平臺嫁接到自身對外服務領域。憑借已有權威和聲譽在網絡上設立專屬新聞網站,依靠自身強大的信息采集網優先發布訊息。譬如:沈陽門戶網站——沈陽網,其前身是北方熱線,通過傳統的媒介方式進行新聞傳播,為了保持與時俱進該北方熱線于2000年改革為互聯網傳媒,并經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準,成為東北地區首家由傳統媒體創建的新聞網站,現在是沈陽市擁有新聞采訪、編輯與發布功能為一體的新聞機構。該網站建立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設立互聯網版塊,能夠及時收集到新聞并進行編輯和發布,并且有效改善了紙質媒體傳播的單一性,充分結合圖片、音頻和視頻,讓讀者有了更為深刻的感官體驗。該類網站信息容量大、覆蓋面廣,充分展示了“第四媒體”的魅力,是傳統媒體跨入互聯網領域的先行者。
紙質媒體等傳統媒體掌握著豐富的信息材料,能夠為網絡傳媒提供及時可靠真實的素材和內容。傳統的媒體在信息采集方面擁有強大的數據庫和專業采集人員,這對以“內容量大”占據市場的網絡媒體具有關鍵作用。國內的主流媒體,要想準確地反映國際新聞事件的最新動態,不僅需要做好新聞素材收集工作,還需要有效完成信息的加工整理。網絡媒體充分利用傳統紙質媒體的新聞采集渠道,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不僅如此,傳統媒體還擁有強大的品牌效應,從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到地方黨報、都市報都承載著悠久的傳媒文化發展歷史,在受眾當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因此,網絡媒體與紙質傳媒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紙質傳媒的效應,有效提升自身權威性和名譽度。
網絡媒體的發展勢不可擋,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紙質媒體受到了前所未有沖擊。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網絡傳媒時代的到來促進了傳統紙質傳媒的發展,紙質傳媒應該積極改變現狀,利用網絡技術充實自身技術含量,并結合自身優勢,改革生產運營方式,為社會提供更加權威、全面、有深度的新聞服務。
結束語
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決定了信息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因此,只有充分融合互聯網傳媒和紙質傳媒,使之相互促進和諧發展,才能讓廣大民眾獲得更加全面系統的新聞信息。■
[1]張文.從新聞傳播的視角看互聯網與紙質傳媒的相互影響[J].中國信息界,2010,(8):53-54.
[2]沈雪梅.互聯網絡的沖擊與傳統紙質傳媒的生存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4,(12):39-41.
[3]蘇耀成.網絡傳播時代紙質媒體的發展策略研究[J].時代經貿,2013,(24):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