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 飛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呼和浩特 010021)
近年來,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得到了迅速地發展,這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傳統媒體主要以報紙、電視、廣播和雜志為代表,新媒體的出現消解了傳統媒體之間的邊界,針對性、交互性更強、覆蓋面更廣,受眾呈現出年輕化的特征。新媒體迅速地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體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優化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
首先,新媒體的發展拓展了文化傳播的平臺和渠道組合的方式。人類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與之相匹配的媒體傳播方式,最初的媒體傳播方式呈現口語相傳,人類依靠自身的聲音、手勢和姿勢表達思想。當發展到新媒體時代,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幻影成像技術不斷發展,成功地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傳播的渠道。新媒體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媒體并沒有就此消沉,相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優勢互補,營造出了許多全新的傳播范式。在新舊媒體的參與和互動下,社會信息資源的流通更加高效,傳播效果獲得了有效的提升,文化形態得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加有效地到達目標人群。
第二,新媒體進一步拓展了社會互動的方式。在傳統媒體中,社會互動會有一些局限性,是以身份識別為前提的,但是新媒體突破了這一限制。社會互動的模式變得更加直接,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更加自由更加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不再會有以往種種的顧忌。這種互動更為直接,效率更高,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發言者的保護,可以不斷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比如目前,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等等都是人們抒發己見的重要陣地,發言的同時可以避開許多的顧忌,暢所欲言,文化傳播的主體和客體可以在一定情境下發生地位方面的互換,技術、文化以及情感可以獲得深度的契合。
第三,新媒體催生了許多新的文化形式。我們要正確看待新媒體技術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社會文化的進步,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文化,技術進步的同時引導著文化不斷的發展和變遷。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許多新型的媒體形態和文化形式被相繼催生出來,比如社交網站、微博、手機電視等等。每一種嶄新的媒體形態的誕生都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人們對現有文化環境和社會狀況的重新審視的結果。
第四,新媒體促進了多元文化交流的頻率、深度和廣度。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等新興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同時表現出極強的優越性。新媒體技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便捷的操作性,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其幾乎可以滿足人們所有的信息和娛樂需求。在新媒體的參與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的頻繁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媒體的受眾范圍進一步擴展,多元文化碰撞、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明顯的擴展。人們借助新媒體可以更好地解讀各種文化,新媒體也逐步發展成為了各種文化溝通的橋梁。
單獨依靠新媒體促進文化傳播力的提升,完全摒棄傳統媒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想提升新媒體的影響力,關鍵還是在于把握好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要積極促進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介入,要利用好傳統媒體積極發展新媒體。新媒體不斷發展壯大走向成熟,其影響力就會獲得自然而然地提升。
首先,促進傳統媒體基礎上的新媒體融合。雖然近年來新媒體發展神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新媒體尚且需要依賴傳統媒體。因為新媒體的信息來源很大程度都是來自于傳統媒體,而且目前也不具備采訪、編輯、制作方面的獨占權利。相對來說,傳統媒體多年來在廣大受眾心目中樹立了一定的權威性,并且擁有一批質素過硬的記者隊伍。將傳統媒體的采編人才、采編方法等等,與網絡技術、數字技術、通信技術等新型技術相結合,必然會結出更加燦爛的果實。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媒體都不會被新媒體所替代,也不應該被完全替代。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通過合作的模式實現雙贏的格局,是擺在新媒體面前的一條重要出路。
其次,樹立品牌意識,積極開發新型營銷手段。新媒體崛起的同時重組了新的文化秩序,帶動了許多相關行業的變革,比如互聯網行業、數字電視行業、無線網絡行業等等。近年來,移動媒體和網絡媒體創造的利潤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受到利益的驅動,不少傳統媒體都積極開發自己的新媒體平臺,目前,國內已有許多生動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合作取得累累碩果的案例。但是受曾經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營銷融合這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我們必須要強化市場競爭意識,不斷積累品牌價值,力求占領品牌高端市場,以期達到加強營銷團隊和渠道建設的目的,這也是新媒體時代應對挑戰的不二法門。■
[1]張建國.試論新媒體對跨文化交流的影響[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10)
[2]田小秋.新媒體與我國的跨文化傳播[J].傳媒.2013(04)
[3]烏瓊芳.民族地區新聞媒體傳播力提升的空間[J].新聞愛好者.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