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力
(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 200040)
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已成為當前新聞資訊傳播的重要渠道,財經類新聞就是最受網民關注的新聞類型之一。但海量免費財經信息的可信度、及時性往往難以保證,甚至會影響投資決策判斷;另一方面,傳統財經媒體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生存壓力大增,迫切需要推進數字化轉型。
新聞數字化的浪潮看,數字時代將逐步消除傳統行業壁壘,使眾多關聯產業整合在內容產業的旗幟下①。傳統的新聞媒體理應順應潮流,加快自身向數字內容供應商的轉型。
以數字財經資訊為例,中國資本市場持續發展,用戶對財經信息的需求已出現了新的變化,傳統財經媒體應結合用戶需求和自身特點,發力移動互聯網和垂直服務領域,重點打造具備可持續商業模式的、蘊含高附加值的數字化核心產品,才能在轉型變革中脫穎而出。
1.巨大的市場需求
第一財經2013年針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進行的調研顯示:95%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海量財經信息存在明顯的負面效果,如虛假新聞泛濫、信息碎片化等,受眾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獲取有效信息,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和傳播價值大打折扣。而從金融機構來看,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投資資訊也是其提高競爭力的必要舉措。
2.用戶付費意愿有所提高
財經新聞具備專業化、及時性、準確性、權威性等方面的特征,也成為現階段網民愿意付費的主要新聞資訊類應用。2013年,我國有超過85%的用戶使用過數字閱讀服務,而財經新聞是最受關注的題材之一②。截至2014年6月,我國有20.2%的手機網民表達出為新聞資訊類應用付費的意愿③。而數字化成本也較低,只要有1%的用戶為特定需求付費就能支撐99%的免費用戶的成本④。
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指的是用戶可對服務形式、內容、方式等提出符合自己興趣和愛好的個性需求,而且用戶能夠主動地參與到信息服務的整個流程中來的過程和信息服務方式⑤。結合財經新聞這一具體細分領域,需要搭建的數字化財經資訊的生產系統和個性化定制系統如下:
1.系統概述
財經媒體本身就有龐大的歷史信息庫以及豐富的版權合作資源,這些資源經由自動化分析系統解析后自動分類,可以大量減少編輯的人工操作。下文以“第一財經即時新聞編輯平臺”為例,探討個性化財經資訊數字內容發布系統在提高新聞附加值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2.建設內容
在智能分析和人工干預的雙重機制下,該平臺是為財經信息分析、分揀、分發為主的智能化平臺,能實現單系統多平臺分發的功能。其架構分為三層:
(1)錄入層——資訊自動化采集分揀系統
該層為后臺自動信息搜集處理層,外接自動信息搜集抓取系統,監測多信源渠道的信息,是普通搜索引擎的細分,可視為針對某一特定需求的專業搜索引擎,能采集文本、RSS、HTML、XML、DOC、PDF等多種數據格式。采集后的信息處理為結構化數據,并生成指定格式文件保存至結構化數據庫。
(2)聚合層——財經信息編輯平臺
聚合層呈現為內容編輯加工處理層,采編人員在該層可對基礎信息進行深入的編撰加工,并進行關聯性、評級處理,實現財經信息與金融數據的全面整合,大幅提升財經新聞價值。該層還可以通過一鍵式功能,將單信息直接應用到多平臺,如第一財經給中國證監會每日定制推送的新聞郵件“第一財訊”、給申能財務“申e通”App量身定制的能源資訊應用等。
(3)應用層——財經新媒體復合型接口
該層可供產品開發部門自由組合,還可供新媒體平臺及金融機構的資訊服務產品直接調用,應用于PC和移動客戶端、網站、郵件、短彩信、微信、微博等。如券商可使用該系統,針對其客戶的持倉個股、關注個股和板塊等數據,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定制資訊。
“第一財經即時新聞編輯平臺”目前已將開發的各種資訊產品接入,如為“滬港通”投資者量身打造了“第一財經·滬港通”產品,首只“可操作財經資訊”——“第一財經·贏家內參”產品。而結構化的“第一財訊”財經信息數據庫也已通過該接口,供貝格數據、美國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等機構的終端產品使用。
1.信息采集、監測、錄入流程技術
系統對信息實現了自動采集及監測,并結合第一財經十年來積累的財經信息歷史數據庫和關鍵詞,進行分類區分、監測和加工,解決了當前眾多網絡媒體傳統全網監測技術信息區分度弱、專業化不足的缺陷。本抓取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①高效性。系統設計和研發上利用異步非阻塞,采用程序級別的任務調度機制,減少了CPU資源的消耗。多進程方式降低了各個抓取實例之間的耦合,提高了抓取的安全性。
②易維護性。抓取系統采用易于維護XPATH路徑匹配提取結構化的數據,在性能瓶頸的地方采用高效率的正則匹配,在可維護性以及高效性上做到了完美結合。
③可擴展性。抓取系統使用面向組件的設計架構降低了各個功能之間的耦合,減少了出錯幾率。靈活的插件機制,為以后功能的添加提供了便捷方式。
④健壯性。抓取系統每個功能之間是低耦合,高內聚;每個模塊之間的關聯非常少,即使一個模塊出現異常,也不會影響其它模塊的正常工作。
2.信息智能處理分類聚合流程技術
通過信息預處理程序對各類信息進行先期處理,有效降低編輯工作強度。信息智能處理分類技術可按股碼、行業碼等識別方式,依托第一財經旗下數據公司的專業化財經信息優勢,對文中關鍵詞、標題、摘要等進行掃描和匹配。
如在文中出現“招商銀行”文字時,系統自動掃出該關鍵字,分別對應至股碼并自動列出其股碼(600036.SH;03968.HK);對應“貨幣金融服務、綜合性銀行”的行業、“滬股通、港股通”標的、“融資融券標的、央企、深圳前海、金融參股”等概念,還可與其相匹配的新聞、財報、數據等關聯。
3.信息的智能個性化定制技術
信息的個性化定制可滿足信息編輯在工作上的需求,并可滿足信息產品對不同信息內容的需求。第一財經已根據不同終端需求,開發出IPAD、IPHONE、短信、郵件等多媒體信息產品,并已初步依托當前平臺,實現與其他平臺內容的共同管理、互相分發。
4.系統總結
作為提升財經新聞附加值的關鍵環節,該發布系統具有資訊采集自動化、行業匹配智能化、應用數據立體化、傳播接口簡單化、新聞展示直觀化、產品應用多樣化、用戶體驗最佳化的特點。
從該平臺來看,提高財經新聞附加值的步驟可以歸結為三點:
①通過財經資訊的數據化整合,提升內容的附加值。只有經過充分數據化深加工的資訊內容,才能突破文本/富文本的固有局限,支持新時期的多種傳播方式。
②通過技術手段,把原有的內容提供升級為高端資訊服務。可以支持多種產品形式。
③新增的產品形式可以增加面向中間機構的B2B2C的傳播方式。同時借助中間機構的渠道,可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1.重構新聞產業鏈
在新聞產業鏈的重構上,系統重點突出自動智能化分析研發、內容平臺的數據庫建設和采編管理流程再造。從管理角度看,達產后系統極大地提升了信息管理效率,信息的獲取和入庫都實現了自動化。從生產角度看,系統可以用最少的人力資源為最多的產品平臺提供優質服務。
2.推進財經新聞智能化傳播
系統采用內容整合與聚類信息等方式,通過智能分發系統等技術手段的應用,來實現服務方式的多樣化。應用推廣實施后,有望在財經信息領域形成新的信息處理和產品設計生產機制,且能夠有效帶動該領域服務水平的提高。
3.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傳統財經媒體進一步提升資訊附加值之后,就有可能在信息服務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獲取新增的信息對外銷售收入。
成本方面,系統改進現有生產流程,且研發技術帶來了相比此前更少的人力投入,在投入產出上較具備性價比。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積極利用新技術、發展新應用新業態,努力把先進、實用的技術納入項目設計⑥。該項目的研發亦符合國家相關的產業政策以及傳統財經媒體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
社會效益。目前新媒體領域存在著一些負面因素,如傳播污染、虛假新聞、惡意炒作、資訊質量良莠不齊等。這些混淆視聽的報道嚴重影響了市場秩序,給投資者帶來巨大風險。
主流財經媒體積極參與新媒體業務,以真實、公正、客觀、深入的報道還原事實真相,有益于凈化媒體環境,穩定市場秩序、普及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實現價值投資,擴大主流財經媒體在新媒體領域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
注釋:
①《實踐·探索·啟迪:數字出版案例選編》P.91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編
②《中國數字閱讀用戶行為研究報告》(2014年) 艾瑞咨詢(iResearch)
③《中國移動互聯網調查研究報告》(2014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④《數字出版產業創新模式研究》P.284陳丹著
⑤《基于用戶信息需求的數字出版模式》P.51郭亞軍著
⑥《推動主流媒體在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20/c_11121607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