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清
(上海理工大學 楊浦 200093)
21世紀的今天,新聞工作者面對的傳播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人類跨入了數字傳播的時代,數字技術改變了傳播的介質、傳播的量和質以及傳授的關系,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互聯網等新媒體,都表現出數字化的特點,傳播的自由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在數字傳播背景下,讀者的新聞體驗得到了充分的重視,新聞可以通過各種傳播平臺加以同步或者異步傳播,受眾也可以通過各種數字化終端接收各種信息。時代賦予了網絡新聞評論良好的發展契機,使得網絡新聞評論成為了各大新聞網站的焦點,研究網絡新聞評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傳統的主流媒體的評論員構成比較單一,多屬于媒體旗下的時評作者,這些評論員的身份背景很相似,評論的風格比較單一,評論的角度和出發點、關注點也比較局限,極大地限制了網絡新聞評論的發展。而且這種局限性比較普遍,在一些影響力和公信力比較大的主流網絡新聞媒體也存在這一問題。
1.2以網民為主體的單向傳播怪圈
網絡平臺的發展為網絡評論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網民參與網絡評論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絕大多數的網絡評論中都設置了網友留言板塊,網民朋友可以就網絡評論自身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其他網民展開熱烈的討論。網民在傳播中的地位開始居于主導,但是絕大多數的網絡新聞的作者卻并不參與網民討論,導致以網民為主體的單向傳播怪圈的出現。網民的心聲是得以及時的抒發和表達,但是卻沒有得到積極的回饋和響應,這樣容易激發網民一些抱怨的消極的非理性的情緒,甚至滋生了許多網絡謠言,使得許多網絡新聞評論偏離了預期的軌道。
網絡新聞評論在近些年來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其評論的形式也開始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不僅有傳統的文字評論,還有視頻、音頻等其他的評論形式紛紛涌現,但是總體上來說,評論的形式還是較為單一化。比如,在現代的網絡新聞評論中,還可以嘗試添加一些漫畫元素、flash動畫元素等等,不少網絡評論雖然也有引入這些元素,但是與網絡評論自身的關聯度不強,網絡新聞評論的形式還有待進一步的開發。
綜上所述,當前的網絡新聞評論存在著諸多問題,在數字傳播時代背景下,網絡新聞評論還需要走一段漫長坎坷的發展道路,并不是可以說只要依托于數字技術就可以得到一蹴而就的發展。從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著手,有針對性地加以改善,才能真正開創數字時代的網絡新聞評論的美好藍天。
網絡新聞評論內容的質量直接取決于評論員群體,只有來源廣泛、知識淵博的評論員才能撰寫出多角度、深層次、具有吸引力的網絡評論。網絡新聞評論作者可以是專家學者、具有多年新聞稿件撰寫經驗的工作人員,也可以是其他各個行業的知識分子和勞動人民,只要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熱愛網絡評論就可以參與到網絡評論寫作中,只有評論員來源于社會各個行業,才可能全面反映民意,才能使得網絡新聞評論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今后,我們要注意建立和健全網絡民意的反饋機制,要鼓勵網絡新聞評論的作者通過在線論壇等方式多跟讀者展開交流探討,每篇網絡新聞評論都可以附上作者的郵箱、微博或者其他方便的聯系方式。網站也可以嘗試專門設立網民意見反饋板塊,將網民的意見做一些集中整理統一回復,這也是加強民眾對網絡新聞監督,確保網絡新聞評論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手段。
網絡新聞評論的形式開發可以借鑒傳統新聞評論的經驗,要對評論中的圖畫、視頻和音頻做進一步的開發。比如網絡新聞評論的播報員可以打破傳統的主持風格,可以嘗試邀請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來擔當主持,以滿足受眾多樣化的需求;再如,音頻處理方面,可以嘗試擺脫傳統播報聲音風格的影響,嘗試多風格,如風趣幽默、老成持重、甜美清新等風格。在圖片處理時,不做簡單的堆砌處理,可以嘗試增加各種flash動畫,將靜態的新聞評論“活起來”、“動起來”。這樣網絡新聞評論既可以做到在傳統的文字評論上添加相關文字鏈接,還可以配以視頻、音頻播放以及圖表、照片等內容,將電視、廣播等多種資源整合,讓新聞評論有更形象生動的背景資料,讓讀者有更直觀的感受,同時也滿足了互聯網環境下受眾媒介消費習慣的變化。
隨著數字傳播時代的來臨,網絡新聞評論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契機,其內容和形式在悄然發生著重大的革新和突破,但是并非依托于數字技術就可以得到一蹴而就的發展,只有借鑒傳統媒體發展,面對當前的問題,對癥下藥,才能獲得更久的生命力。■
[1]王援.關于網絡傳播對網絡新聞評論影響的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