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尊躍
(四川省廣元市寶輪中學)
從事信息技術教育一線工作的近十年來,由最初的激情四射、神采飛揚,到如今的興趣缺缺、平淡無味,經(jīng)歷了一場并不算意外的心路歷程。試想,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受眾、同樣的課堂、同樣的老師,歷十年而毫無變化,授課中的每一個嘈點、笑點,每一個難點、重點,都曾預想過幾十上百次,什么時候學生笑,什么時候學生該記、答、問等,都已成為公式性的東西。于是,在一個老師都興趣缺乏的課堂,無論老師和學生,大家都希望的是,早點走完過場,別耽誤大家上網(wǎng)!面對如此尷尬的教學日常,怎能不讓人感慨,怎能不讓人危機感叢生,古人云:窮則思變,好吧,我們都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來改變當前這種教學困頓,來破除信息技術教學當前存在的教材老舊、受眾單一、重復繁多的狀況。
2013年,參加了新課程教育改革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學習到了一些新的理念與知識,第一次感受到了學生自主學習、目的驅動學習對學生帶來的改變。當然,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使我不能對其深信不疑,因為我們的學生受眾最大的一個問題:學生本身具備的素質,使我非常懷疑將課堂還給學生會帶來預期效果。
2014年,學校全面開展生本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如此,才真正進入了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新階段。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現(xiàn)將生本教育理念應用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心得體會進行一些粗淺的分享與分析,不足之處,還望海涵。
首先,生本的理念是還課堂于學生,但課堂并非由學生主導。這和新課程改革中對課堂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也非常契合“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觀點,從根本上來說,生本教育并非是一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只是對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兩者的比重進行了一個重新調配和平衡而已。當然,并非課堂還給學生后,老師就在課堂上是一位看客,反之,老師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且睿智。因為,在一個開放的課堂,正確引導學生提出并解決問題,是非??简炓晃焕蠋熌芰εc水平的。所以,在生本的課堂上,每一天、每一節(jié)課,都是一場可能會帶給你驚奇或措手不及的考驗,讓你期待的同時,也有可能帶給你尷尬。
其次,把工作做在課外。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要上好一堂生本課,必須把工作做在課外。這里尤其是老師的工作,可以用繁重來形容。怎樣引導學生討論,怎樣引發(fā)學生思考,怎樣提起學生的好奇心,怎樣巧妙地提出問題,怎樣處理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不同意見,出現(xiàn)的異常狀況。為免在課堂上出現(xiàn)卡殼的情況,我們需要大量地設想和思考,來增強我們的隨機應變能力。另外,導學案的設計也很重要,怎樣在高中生繁重的學習任務之間,能讓學生快速地完成,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為正式上課學習埋下伏筆,是非常考驗智慧的一件事情。例如,在講授《信息的定義與特征》這一節(jié)中,我會提前布置下前置作業(yè),要求每個學生課下思考下面的問題:
1.如果你被困在一個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你想要活著走出來,在能保證你安全的前提下,你還需要些什么東西?并告訴我你選擇這些東西的目的。
——生存需要之外,就是信息的需要
2.信息在哪里?舉幾個例子。
——信息無處不在
如此,問題不多,學生有足夠的空余時間來思考,不會造成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同時也直達課程本質,為學生討論學習信息的重要性并理解它的含義埋下伏筆,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和學習的最終效果。
最后,生本教育并不是老師的一場單戀。生本課堂需要的不僅只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還需要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多年來,老師單純的教和學生單純的學,讓我們錯以為學生就是一個個什么都不懂,都等著我們去為他們指路領航的呆瓜,殊不知,當今的信息化社會,讓我們老師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的同時,也使我們的學生不再是毫無見識的平庸之輩。相信他們,并依靠他們,是生本教育的重中之重。信任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份力量。生本課堂中沒有對學生的信任,就是老師的一場獨角戲,就是老師的一場單戀!
林林總總說了幾點,浮淺而不深入,僅是這一年來參與生本課、實踐生本課的一些簡單心得體會,非專家言,僅與君分享,聊做拋磚引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