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福
(吉林省梅河口市實驗高中)
曾經有位德國教育家說過這樣一段話:“教師教學的藝術不是指他們傳授知識的本領有多強,而是看他是否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創造的精神和是否可以鼓舞學生學習的士氣!”這也迎合了新課改中對于教學的目的:其實學校教學的目的主要就是幫助學生能夠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學會如何積極自主地學習,而教和學的過程是屬于雙向的活動過程,教學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參與度及質量。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在高中物理課程中的積極參與度呢?筆者認為,激勵策略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對于激勵策略教師應該如何加以運用呢?
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應該帶著放大鏡大膽發現學生的優點,放大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且在恰當的時候對于他們的優點及時給予認可,這樣可以使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提高起來。
比如:筆者現在教的一名女學生小張,在學習物理方面反應比較遲鈍。這主要是因為她的理解能力比較弱,再加上她的底子比較薄,所以,基本上在物理課的時候溜號已經成了經常現象。不過,在學習“力的合成”這一章節內容的時候,我先舉一個關于“合力和其中一個分力相等”的事例。隨后提出問題,大家根據合力和分力之間的關系,是否還能找到其他合力和兩分力都相等的事例?當我提出問題后,平時都在溜號的小張竟有要舉手回答的意愿,于是我便鼓勵她大膽回答,我對她的答案頻頻點頭,并微笑著示意她坐下,并對他進行鼓勵,說她是我帶的這三個班級中第一個回答出來問題的,同學們也都對她刮目相看,從此她在物理課上再也沒有溜號過,學習的主動性也有所提高。
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數學能力要求都比較高。造成學生學習物理困難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力的短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善于發現自身優勢的同時發現自己的弱點,善于取長補短,重點發展弱勢的地方,最終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盧炳惠.教學創新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