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昕江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逸景第一小學)
田徑投擲類項目主要包括鉛球、鐵餅、標槍和鏈球等,基本都是非周期性運動,要求學生有較大的力量和較好的爆發力,由于投擲運動在練習時強度較大,在投擲類項目的教學中運動損傷事故時有發生,損傷的部位各不相同,這不僅直接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與體育教育的宗旨相悖。
檢索查閱有關投擲類教學的相關專著圖書、期刊論文等文獻資料,研究所需資料主要通過廣州大學圖書館藏館圖書以及電子資源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平臺、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等)借閱和檢索下載獲得,另外,充分利用Internet 網絡資源。
根據調查研究的內容任務,以廣州大學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制定調查問卷。調查自2012 年3 月至2012 年4 月,共發放350 份問卷,回收313 份,回收率為89.4%;其中有效問卷300 份,有效率為85.7%;其中在教學中受過傷的有107 人。
以廣州大學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教學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廣州大學城大一、大二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300 名。
(1)投擲類項目教學易損傷部位的分布:鉛球項目教學易損傷部位的分布、標槍項目教學易損傷部位的分布、鐵餅項目教學易損傷部位的分布、損傷的性質。
(2)投擲類項目教學運動損傷的成因:課堂教學組織問題、學生接受技術中出現問題、場地器材運用中存在問題、學生在練習時的態度。
(3)投擲類項目教學損傷的處理。
(4)預防投擲類項目教學損傷的措施。
(5)結論與建議。
參與投擲教學時有過損傷的人數統計(300 人)。
在調查的300 人中,有107 人在參與投擲教學時有過損傷,占35.7%;沒有損傷過的有144 人,占48%;有49 人表示不清楚。在投擲中不同程度的損傷人數所占比例還是很高,在教學中應當找出原因,積極采取防范措施,減小受傷人數。
損傷部位的性質情況統計(134 起)。
投擲類項目教學易受傷的性質主要扭傷、拉傷以及拉傷復發,占調查受傷性質的94.1%;除踝關節和髖關節外,其他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投擲類項目需要完成在器械出手前,先通過助跑、旋轉式滑步的形式進行啟動和獲得一個預先的速度和初始動量,為最后用力動作對器械的進一步施力和加速,打下良好基礎和創造有利條件,它是最后用力動作的前提。在技術要求上,共同遵循著向投擲方向逐漸加速,保持動作連貫性的原則,中間任何技術環節,都不得停頓,從而獲得盡可能大的末端速度和最大的器械出手初速度。共同遵循著在起動后,在獲得預先速度和初始動量的基礎上,通過最后用力動作,使器械獲得進一步加速度。所有投擲項目,都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鞭打動作和自下而上的動量傳遞過程,在最后用力動作過程中充分地體現出來。投擲項目的最后用力過程和發力順序也是相同的蹬、挺、轉、抬、投、打,都要求在器械出手前,造成正確而適當的超越器械的姿勢,借以加大有效用力的工作距離。在完成這些復雜的動作時對身體各部位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
學生對授課教師在課堂中指導、提醒對減少損傷率的發生重要性統計(300 人)。
有83%廣州大學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認為教師在組織學生練習時的指導和提醒非常重要,只有9%的學生認為教師在組織學生練習時的指導和提醒不重要,可以看出學生在投擲類項目練習時需要教師的指導和提醒,因此,在投擲類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醒學生在練習中的注意事項。
學生對預防損傷的措施統計(300 人)。
在對廣州大學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預防投擲類項目的損傷的調查中發現,有30.3%的人認為規范技術動作能減少投擲類項目的損傷,有23%的人認為集中注意力按教師要求操作能減少投擲類項目的損傷,有21%的人認為做充分的準備活動減少投擲類項目的損傷,有23%的人認為加強薄弱環節的鍛煉減少投擲類項目的損傷??梢钥闯鰧W生在參加練習時對預防損傷比較重視,在課堂中,教師應不斷強調和提醒學生的安全問題,同時學生在練習時教師應該有序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指導學生的技術動作。
(1)廣州大學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參與投擲類項目教學中受傷部位87.8%集中在腰背部、膝關節、肩頸部、肘關節以及手指手腕等部位。
(2)造成學生損傷的主要因素是準備活動不充分、技術動作不正確、不按要求練習、場地設施、意力不集中,這些因素占調查人數107 的86%。
(3)廣州大學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參與投擲類項目教學中受傷的性質94.1%是扭傷、拉傷以及拉傷復發。
(4)廣州大學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參與投擲類項目教學中在受傷后69.1%進行了處理。
(5)有83%的人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的指導與提醒重要。
(6)廣州大學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認為做充分的準備活動、規范技術動作、集中注意力按教師要求操作、加強薄弱環節的鍛煉能夠減少在參加投擲類項目教學的損傷。
[1]張國強,孟明亮.山西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田徑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5(44).
[2]孫慶杰.田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114.
[3[張鳳俊.淺談運動損傷的預防[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