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君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教育體育局)
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對簡單具體的事情容易接受,容易被生動有趣的教學情節和色彩鮮艷的活動教具所吸引,以機械記憶為主,思維主要根據直觀形象的外在屬性進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在每堂課中,教師都要精心設計重要的三個環節,“開頭”“銜接”和“結尾”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學生都愛上音樂課,但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他們就會失去興趣。教師應該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用不同的方式,如:利用電教設備、借用圖片展示、借助語言和有趣的師生互動練習等多種形式形象而生動的導入新課,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在教學“國旗國旗真美麗”時,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天安門升旗儀式,中國體育健兒獲獎冠軍頒獎情景,讓學生有個視覺觀感,增強興趣,從而加深對國旗的印象。又如,在教學“同學的名字”時,采用師生互動的方法。教師帶領學生口數一、二、三、四,同時拍手拍腿律動,為學習四拍子的歌曲做準備。教師并按節奏詢問學生的名字,邊走邊拍手邊問,這樣既活躍了氣氛又練習了節奏,學生也較容易地掌握了歌曲的節拍,提高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教學環節要緊湊有趣,而且要不露痕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興趣,培養樂感。如,在教學《你是我的好朋友》時,如果一味地聽歌、學唱、學唱、聽歌,即使學會歌曲,也會讓學生失去興趣,教師必須精心設計銜接點,聽歌之前先看插圖“兩個朋友”在干什么,引起學生興趣,聽完后再聽就要求學生邊聽邊為小過門和襯詞處拍手,節奏設計為“××或”“×××”,再聽時就要求學生一組一組地表演。在兩個小過門處做梳頭和扣紐扣的動作。在“團結友愛手拉手”一句兩人拉手舉過頭頂,隨節拍擺動,在襯詞“嘿、嘿”處拍拍手,這樣反復練習,學生也不覺乏味,每個學生都動了起來,不知不覺就把歌曲學會,事半功倍。
一出戲、一部電影必須有高潮,同時一堂音樂課也要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高潮往往是一堂教學的華彩樂段,此時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易發揮的時刻,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精心設計。如,在教學《粉刷匠》時,教師準備粉刷匠的紙做帽,讓學生帶上帽子,邊唱邊舞,然后走出教室。學生會手拿紙帽,不停地唱,不停地美,留下美好的記憶。如,在教學《紅綠燈》時,教師找兩位學生扮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汽車要遵守交通規則,行人也要遵守交通規則??纯茨奈粚W生是遵守交通的好公民。按紅綠燈走出教室,既增長了知識,又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音樂的魅力,課堂結尾搞得生動活躍,熱熱鬧鬧使學生像聽小說聯播,觀看連續劇那樣盼望下節音樂課的到來。
新課程非常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要讓他們樂意學習,并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實踐證明,精心設計教學的三個環節更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強調音樂課堂教學的三個環節,并不意味著其他環節可以忽略,音樂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只有每個部件正常運轉,才能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丁嫣.為音樂教案“導航”[J].中國音樂教育,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