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倩
(山東省威海職業學院)
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原有班級里把學生單科成績劃分成A、B、C 三個層次,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教學,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的教學方法。
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A、B、C 三個層次,由教師備案。(A 層次的學生80 分以上,B 層次60~80 分,C 層次60以下)
其次,這樣的分組是動態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調整,B 層的某個學生可以升到A 層,而A 層的某個學生可以調整到B 層。
1.符合因材施教的指導思想。
2.學生為了保持自己的層次或上升一個層次,需要不斷地努力學習。這樣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相同的時間里盡自己所能,學到了盡可能多的知識。
3.避免出現“吃不飽”或“吃不消”的現象。
1.分層教學的目的是“因材施教”,所以對“材”的測查方法、內容、難易程度、結果等是否科學、客觀是需要慎重考慮的重要問題,也是分層教學實施的基礎,關系到分層教學能否順利進行。
2.避免學生出現“自卑”心理,特別是C層次的學生,讓學生明白無論采取哪種方法目的都是促進學生進步。
3.各個層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柔性銜接,使學生從分層開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動力,有了希望。
4.這種教學方法給老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傳授不同的知識點,提出的要求也不相同。
5.把握好分層的評價方法,確保分層教學有一個完美的結果。要建立起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能力、學習方法、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內容的水平及表現出來的發展潛力等進行全面綜合性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再只是關注結果,而更關注學習過程。取消純粹以考分評估學習狀況的做法,從學習態度、完成學習任務、方法和成績等多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1]張華鈾.以教育對象為根本建立職業教育目標分級制[J].職業技術教育,2004(31):72-73.
[2]李廣全.高職數學科分層次教學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19):46-47.
[3]張鴻蔚.針對民辦院校學生的特點實施分層次教學管理[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4(0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