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丙華
(濱海縣八巨鎮)
我國著名學者陶行知先生曾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作為教育者,我們從這句話中得到的啟示是讓學生自學、自勵,要求學生去自己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那么,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我們究竟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下面,筆者主要從兩方面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以往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師使用的教學模式老套陳舊,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學生連學習的興趣都沒有,更別說讓進行自主學習了。所以,若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們首先要對目前的語文教學模式進行轉變,營造一種輕松舒適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我們不必急于馬上講解,而是要根據課文內容,給學生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創設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利用掛圖、現代多媒體設備、開展實踐活動等等,使枯燥沉悶的課堂變得生動活躍起來,營造一種民主、輕松、舒適的學習氣氛,由此,我們再進行引題,要求學生進行自學,學生便能以濃厚的興趣投入自學活動中,為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若想讓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夠長期保持下去,我們還得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自學技能,從而為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提供充足的保障。這就要求身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做好引導,使學生運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對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
比如,在學習一篇新課文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閱讀,對于文中不認識和不理解的字詞,利用查字典的方式弄清楚。對于文中不理解的問題,通過查閱課外資料的方式去解決,若解決不了,將問題帶入課堂中,讓老師幫自己解決。在課文講解過程中,也要始終將學生放在學習主體的地位,如多提問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作答。學完之后,要求學生進行及時的復習鞏固。這樣,學生掌握的自主學習方法越多,自學能力就越強,同時也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講授型模式變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式,促進了學生自身的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身份不再是被動者、接受者,而是主體者、探究者,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岳峻峰.淺論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D].遼寧師范大學,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