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劍
(江蘇省丹陽中等專業學校)
高效課堂,指的是教師付諸最少的人力、物力、精力,獲取最高的教學效果。那么,面對如今中職語文課堂上存在的種種不良現象,我們究竟該如何將新課標作為理念指導,促使高效課堂的實現呢?下面,本文就從以下三方面,對此論題進行闡述。
語文學科,具有雙重的教學目的,一方面是讓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因此,作為中職語文教師的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不應只關注學生語文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大力挖掘蘊含于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從而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比如,在學習莫言先生的《過去的年》這篇課文時,在學生初步閱讀了課文之后,我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題目“過去的年”是否可縮減為“過年”?(2)孩子與大人對待過年時怎樣的不同態度?為什么?(3)作者在文章結尾為什么會發生今昔對比的感慨?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探討,以此讓學生明白,雖然本篇文章的行文看似瑣碎,實際獨具匠心,而且充滿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對民俗的敬重、對親情的歸依、對童年歡樂的美好回味,從而使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產生無限熱愛和眷戀之情,如此,便使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所以,作為中職語文教師的我們,不應把自己當作課堂學習活動主體,只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死板灌輸,而是把學生當作學習活動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和其他學生的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和汲取,以此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比如,在學習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這篇課文時,我就將班里學生四人分為了一組(同桌前后),然后要求他們以小組形式對課文情節進行概括,并且對文中“父親”和“我”的性格特點進行討論,然后,提出以下三個問題,各個小組對這些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1)作者為什么要寫兩對父子關系?(2)為什么中國的父子關系很難成為兄弟關系?(3)你如何看待“養兒防老”這一思想?這樣,我通過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既做到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也使學生對本篇課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加強課堂訓練,為學生就業服務。”所以,作為中職語文教師的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教學對象是要在兩三年之后直接步入社會參加就業的,我們必須將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相結合,突出語文教學的實用性,以為學生將來參加社會就業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比如,中職生在融入社會后,其口頭表達能力是他們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決定因素,所以,作為中職語文教師的我們,就要充分認識到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如,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可讓他們試著對某一產品進行推薦介紹;文秘專業學生,對他們進行接聽電話情景的聽、說訓練;旅游專業學生,讓他們以導游身份,對校園建筑、景色布局進行講解……如此,將會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這對他們以后參加社會就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我們要謹遵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積極采取與其相符的教學方法和措施,使中職學生變得愛學語文,喜歡學語文,并且所學到的知識能真正為他們所用,如此,我們便能得到高質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教學課堂(即高效課堂)。
彭興航.用新課程理念為中職語文導航[J].職業教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