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軍
( 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龍臺中學)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希望,能夠為國家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生產勞動力,能夠創造生產技術。 因此,教育上的創新必然會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必然會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然而,教育上的創新,并不僅僅是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設備,更趨合理的教育制度,關鍵是教師思想觀念的創新和課堂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變。 初中數學在初中科目教學中作為連接小學基礎教育與高中深層教育的橋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初中數學題目當中涉及的知識面逐漸拓寬,結合理化生以及文史知識等課程的學習, 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也開始逐漸增多,不再局限于書本例題中給出的單一答案,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就是學生內心要有創新意識。 那么,如何在教學當中設計教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成為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任務之一。 首先,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導入新課,使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中學習;其次,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將學生按照年齡特點、性格特點以及對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學科的學習態度等影響學習專業知識的因素進行分組,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接觸更多其他學生的想法,拓寬自己本身的數學視野;再者,教師還可以利用初中生愛表現、虛榮心強等學習心理采取適當的獎勵措施,鼓勵學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題目,從而為學生積極思考提供外在的動力支持。 相信教師做到以上幾點,必能為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幫助。
因材施教是孔子學派的代表思想之一。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發展中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更是班級的一部分,教師要想提高本班級的創新能力,需要從個體入手,循序漸進,逐個擊破,進而提高本班級的整體教學質量。 教師要做到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對數學的學習態度以及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幾個主要方面,那么教師要如何從這幾個方面了解學生呢?( 1)可以通過試卷測試調查對舊知的掌握程度;( 2)可以通過單獨找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 3)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等現場形式考驗學生的應急應變能力和現場發揮能力。通過以上幾個措施可以做到對學生各個方面更為準確的了解,接下來教師就需要制訂更為詳細的因材施教計劃來為學生創造更多啟發創新思維的機會了。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發現沒有發現問題的眼睛就不能提出有重要探究價值的問題, 不能提出問題就不是真正的思考問題,也就不會形成創造性的思維,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面對能夠主動舉手提出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口頭獎勵或者積分獎勵等形式予以鼓勵。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有積極思考和努力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然而經過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和熏陶,一味強調高效的課堂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的途徑。 有些教師為了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學會更多的知識,就縮短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不給學生課上發言的機會,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交代學生背誦定理,熟記公式,再配合例題等套路講解知識。 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使學生形成對課本知識的系統記憶,但是也會極大地磨滅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久而久之失去創新能力。因此,教師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逐漸摒棄這種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教學方法,多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為學生課上發言精心設計題目。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但因為涉及面較廣,同樣也具有開發性。 在課堂教學中的復習課、練習課等課堂環節中,教師要善于針對同一種題型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系統的學科知識,促使學生掌握多種解題思路,或者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夠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達到做題中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在這一環節中,大部分學生往往只能提供課本教材中給出的答題思路,只有極少數學生能夠另辟蹊徑給出不同答案,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與鼓勵了。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提高班級學科教學質量,打造高效初中數學課堂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需要得到教師和學校的重視。
張海軍.淺析初中數學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