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貝
(廣西河池市衛(wèi)生學校)
田徑運動是各項運動之母,項目多,技術復雜,與其他項目相比枯燥乏味,學生不愿學。特別是當今的學生對體育課興趣低下,教師很難組織課堂教學,更別說田徑課了。因此改變教學方法,為提高田徑運動教學質量而不斷探索,尋求教法捷徑,深感許多教學方法值得與同行們一起探討。現(xiàn)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
目前,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趨勢轉向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發(fā)展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法上,由過去的學生跟著練轉向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也就是說要求教學方法和手段多樣化,注重主動體育與快樂體育,使學生“以苦為樂,樂在其中”,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根據項目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耐力跑,學生只要一聽到進行耐力跑請假的特別多,即使參與練習也是極不情愿,身順而心不順,應付了事,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一些有別于其他環(huán)境的情境教學。如:(1)變換動作法,是指在跑步過程中穿插各種不同姿勢的動作,以發(fā)展各種不同的運動能力,如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和單(雙)腳跳、深蹲跳等動作。寓耐力跑練習于游戲中,使學生在愉快的比賽氛圍中忘記疲勞,達到積極練習的目的。練習中按事先的布置,做不同形式的追隨接力、運球、搬運換物的游戲;或采用美式的橄欖球比賽方法,將其改編成速度耐力游戲在足球場上進行。這種帶有很強對抗性的速度耐力游戲頗受學生喜愛,在練習中學生很投入,且情緒高漲,運動負荷也較大,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有氧代謝能力,而且使學生的無氧代謝能力也得到增強。(2)開辟不同自然環(huán)境,是讓學生體驗在不同環(huán)境下進行耐力跑的方法。經常變換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自然中清新的環(huán)境會引起學生的喜悅,甚至驚嘆,很容易調動其情感。可利用校內外不同地形及山坡、草地、小河、樹叢等障礙的跑步練習來實現(xiàn)。由于空氣新鮮,環(huán)境多變,跑的動作也隨之變化。精神比較愉悅,不易疲勞,可在不知不覺中跑完較長距離。
所謂精講并不是少講,而是教師把講解的內容以精練的語言,用較少的時間交代清楚,使學生多練、巧練、會練。具體講解語言要“精”。當我們學習田徑運動某個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時,常常用特點相近的運動現(xiàn)象來說明學習中的某個問題,通過旁征博引,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如“小步跑”動作中的協(xié)調放松,其中的扒地動作像馬蹄在快跑中落地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快速下樓梯一樣。投擲項目的最后用力的鞭打動作可比喻成揮鞭子。(1)口訣。口訣是精講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把某項運動技術或戰(zhàn)術要領和方法,經過綜合提煉,加工整理,取其重點的部分編成口訣。運用口訣能較快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技術練習中加深對技術環(huán)節(jié)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學習跳遠中助跑動作可編為“快、準、穩(wěn)、直”,也就是發(fā)揮最快速度,身體重心移動平穩(wěn),步點準確,直線跑進;又如立定跳遠“一擺二蹬向前跳”。(2)多練、巧練、會練。一個技術的掌握首先應有一定的練習時間,練習時要安排好練習順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處理好練習的難易、快與慢、多與少的關系,使練習的密度、難度和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練習水平與接受能力。此外,練習應抓住教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主干教材是課的核心,應考慮突出難點,分化或轉化教學難點,建立正確教學模式,即建立“表象—練習—點拔—再練習”的模式。如學習推鉛球技術時編成一套簡單徒手操,進行模仿性練習,而后持輕器械練習:實心球3kg、鉛球4kg,步步深入,加快掌握技術;為掌握適宜出手角度,即球的出手軌跡,在投擲區(qū)前拉一定高度的橫線。循序漸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動作,掌握技術技能,明確教材的關鍵和重點內容。
總之,在使用精講多練時要注意:教師備課時對講的內容要深入研究,反復推敲,加工提煉,使內容講解清楚,學生易于理解。單個、多個技術環(huán)節(jié)的講解要抓住技術的要點、難點及關鍵,并要求學生嚴格按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練習,且要求學生在技術的關鍵和重點上下工夫。講解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低年級學生應深入淺出地講,語言應當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對高年級學生應當分析得更深入一些,不僅講應當怎樣做,還要講為什么要這樣做。對新學的項目,應講得全面,對復習的項目應針對學生掌握技術的情況有所側重。因技術教學時數有限,應布置課外練習作業(yè),要求學生在業(yè)余時間去練。如果有部分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差,影響教學進度,應安排輔導課,加強練習。
各項運動技術都有自身的關鍵、重難點,教學時只要抓住這些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緊扣這一點。講解示范要突出重難點。如蹲踞式起跑應講清蹬、擺、身體姿勢,讓學生站在側面看老師示范,重點看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時的動作,按速度快慢分別做示范。糾正錯誤動作要抓住關鍵,其他錯誤動作暫時不糾正,也就是分清主次。教師備課時,還要精選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關鍵技術動作。如背向滑步推鉛球的滑步技術重心移動、擺動腿的后擺是關鍵,練習時學生往往體會不好,且還有思想顧慮,采用兩人一組,一人做動作,一人拉住做動作同學雙手或單手的練習方法。這樣在別人的幫助下完成動作,就容易體會掌握重心先后移動時擺動腿的后擺動作,也消除了不必要的顧慮,較快地掌握滑步技術。這種方法簡單,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人體內部的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之間都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的,某一方面的發(fā)展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發(fā)展。但就某一體育手段或某一教材來說,它具有主要發(fā)展身體某一部位或優(yōu)先發(fā)展某一身體素質、某一基本活動能力的特點。如:投擲教材,主要發(fā)展上肢和提高投擲能力。因此,教學中應當用各種體育動作全面地鍛煉身體,使學生既全面地發(fā)展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又全面提高所必需的跑、跳、攀、爬等基本活動技能。但“全面”并不等于面面俱到,還應根據各自身體發(fā)展的具體情況而有所側重,以彌補身體某方面發(fā)展的不足。此外,青少年時期是學生身體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經常參加運動的器官比不經常參加運動的器官發(fā)展得好。而且田徑運動專項性特強,訓練時局部負擔較重,長時間單一重復練習一個內容,就可能得不到理想的鍛煉效果,甚至阻礙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因為就身體素質、人體協(xié)調發(fā)展而言,一定要有互補性和整體性,例如不能全是力量練習或以下肢為主的練習等,且單一練習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影響正確技術的掌握,影響教學進度。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選擇多種多樣的、不同性質的身體練習,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學生身體的全面鍛煉,使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體態(tài)勻稱健美。
總之,體育教師在工作實踐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各種教學因素,學會科學、恰當地選擇、使用、組合和替代各種體育教學法,才能使體育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1]初永和.高校田徑教學面臨的困境和對策[J].遼寧體育科技,2002(02).
[2]畢紅星.我國部分普通高校田徑課教學改革關鍵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