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光華
(祁縣職中)
根據多年的會計教學經驗,教師應采取一些綜合教學手段,真正讓會計課“活”起來。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會計課的教學工作,教學中始終都在思考和摸索上好會計課的方法,并不斷借鑒和總結同行或其他學科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多年的實踐使我深刻認識到采取下面的一些教學手段,還是很有效的。
通過調查顯示,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仍然是一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它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課程,其內容本來就很枯燥,如果教師再以枯燥的語言來表述,加之學生知識和經歷的局限,這樣的課程也只能是乏味再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何而生?所以,教師應注意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盡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述一些枯燥的內容,盡量將專業術語生活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感受,講課要有張有弛,勞逸結合,給學生一定的休息和理解消化的時間,特別是在講到一些比較枯燥的知識時,應避免連續作戰,否則學生就會產生厭惡和煩躁情緒。
讓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走進課堂,將有助于學生具體、形象地了解教學內容。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介紹各種會計崗位工作流程會非常的清晰明了。展示會計工具、原始憑證,如支票、匯票、發票、借款單、差旅費報銷單等,會顯得很直觀形象。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各種核算程序,能使復雜的程序以及各環節之間的關系一目了然,非常明晰,而若采用常規教學,由于這部分知識抽象,專業術語多,必然又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深奧難懂。在操作中學生切身感受到了會計和現代化教學結合的樂趣,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職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財會教學尤其如此。無論理論知識多么高深,學歷多么晃眼,只要不會做賬,這樣的會計人員最終只能被淘汰。我們要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實用型人才。教育家陶行知說:“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改革的對策就是使手腦聯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實習。通常的實踐類型有:隨堂練習、單項業務模擬、綜合業務模擬等形式。對于會計基本實踐實訓結束后,進行模擬實習,內容是完整的會計循環過程,即從建賬到編制報表。在會計模擬實驗室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崗位分工,使之各負其責,增強責任感。只有讓學生動起來,會計課才能夠活起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有條件讓學生走近實際業務,通過全面接觸產、供、銷環節的各項活動,進行實地演練,更能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提高自信心。
讓會計課活起來,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我們刻苦鉆研、不斷探索,即使不能做到最好,也必能做到更好!
[1]李健云.淺談中職會計教學改革.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
[2]朱鳴.淺談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實訓課教學方法.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