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臣(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zhàn)。近年來,高校的招生數量逐年增加,走進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越來越多,在廣大大學生中由于成長環(huán)境、遺傳因素以及個人性格等方面因素的不同,使他們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國家提出素質教育以來,如何對待學生差異,遵循因材施教,提高學生體育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成為了高校體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高校排球選項課分層次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排球選項課中有所收獲。
分層次教學與傳統(tǒng)的排球教學模式相比更符合排球運動的學習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排球的學習過程分為排球基本技術學習階段和技術運用及戰(zhàn)術學習兩個階段。在教學初期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和基本技術掌握情況將學生分為高、低兩個不同的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標準,努力提高教學的目標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調高。教學中的分層標準是根據排球教學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的合理分層,在排球基本技術學習階段,主要以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排球基本技術為主,在技術運用和戰(zhàn)術學習階段,主要注重基本技術的運用能力和排球基本戰(zhàn)術的學習,更加符合排球學習的特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是根據兩個階段兩個層次任務的不同設計的,能讓學生有更加適宜的學習內容、目標和動機,激發(fā)他們的練習興趣和熱情,使每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都能獲得最大的成功體驗,評價標準更加的客觀,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通過努力達到理想的分數,體會成功的喜悅。
由于各地區(qū)體育發(fā)展水平不均衡以及項目開展水平方面的差異,使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和運動能力方面有很大差別,進入大學校園以后,這種差異性依然存在,基礎好素質高的學生在進行排球課程學習的時候顯得格外輕松,興趣濃厚,而對于那些基礎相對薄弱身體素質差的同學來說學習起來就顯得吃力,學習興趣不高。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標準進行教學的話,必然會導致兩極分化的狀況。在教學中還會出現那些身體素質好,運動能力強的學生感覺容易達到目標,從而產生消極練習心理,而那些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由于考核的壓力,他們會感覺“吃不了”,從而產生厭倦學習的心理。分層次教學可以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使其適合學生們生理、心理的差異性,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符合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他的理論指出,教學應該走在發(fā)展的前面,教學的難度應掌握分寸,要把學生的精神力量調動起來,教學要設置一種能為他們經過努力所能克服的困難,而不能把目標定得過高或過低,使學生失去信心或學習過程過于容易,那將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掌握分寸的難度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目標。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提高了學習興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分層次教學后,教師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目標以及教材方面可以有的放矢,真正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方面,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到排球運動的學習中。分層次教學優(yōu)化了教學結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真正體現了現代體育“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采用排球分層教學后,部分排球技術好的學生可以從簡單的排球教學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自身的排球技能水平,裁判水平,可以更好的進行學校排球俱樂部建設,有利于提高學校整體排球競技水平,同時也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與學是課堂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如何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又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在課程安排時,教師必須以低層次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高層次學生,積極調動他們的課堂參與率,例如:高層次學生由于身體素質好、運動能力強、學習自覺性強,可以在教學之外安排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技能,比如技術分析,比賽戰(zhàn)術等,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使其每一節(jié)體育課都有較大的收獲。低層次學生由于身體運動能力差,教師應多采用提示、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教學中應針對其主要存在的問題加強指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對于經過他們努力取得微小進步都應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消除緊張心理;其次可以安排運動技能較強的學生專門對低層次學生進行輔導,或由教師加強對他們的輔導。同時要消除其他人對他們的輕視,提高他們在集體中的地位,教師要具體引導,逐步完成。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做到有層次的分與合的交互性練習,使學生相互進行學習心得的交流,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導地位,這一重要地位也要求教師無論在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方面都要不斷加強,從而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以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需要。
在基本技術學習階段可以安排基礎好的學生輔助基礎差的學生進行練習,達到共同促進的目的。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學習中體會互助的快樂,在技術運用及戰(zhàn)術學習階段可以將教學比賽中兩個層次的學生交叉分組,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學比賽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帶動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共同努力,進行比賽。在比賽中互相協(xié)作,互相鼓勵,提高了學生的比賽興趣,體驗到排球比賽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作用。同時分層次教學也為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理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的基礎,它的改革和發(fā)展越來越注重的是學生身體、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終身體育的理念是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把體育鍛煉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分層次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那些真正喜歡熱愛排球運動的學生通過學習排球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戰(zhàn)術提高他們練習排球的興趣,掌握更多的排球知識,在以后的生活中堅持排球運動,將排球運動作為自己主要的身體鍛煉手段之一。從而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良好的基礎。
由此可見,排球分層次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排球選項課學習中都有所收獲,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為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希望能夠為高校體育其它項目的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1]代木.高職院校體育分層次教學的實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8(04).
[2]喬誠,許建生.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06).
[3]高楠.高職院校排球教學改革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