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要,趙光輝,2
(1.曲靖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2.中國社會科學院 農村發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
加快推動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是十八大提出的明確要求,體現了我國“周邊是首要”的對外開放新方針?!耙粠б宦贰钡膰H物流參與主體眾多,在復雜的國際政治和地緣經濟形勢下,要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要求,將“一帶一路”戰略與大湄公河次區域開發、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戰略融合,與東北振興、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建設、京津冀一體化等國內戰略結合,與CEPA等支持港澳發展的政策銜接協同,從多個環節發力,確?!耙粠б宦贰睉鹇栽趪H物流領域落實。
統籌規劃首先需要規劃,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委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省級部門,可以攜手合作,深度溝通,通過政策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雙邊多邊政府部門的行動,聯合制定跨區域、跨國境的國際物流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科學可行、快速有效的國際物流協商機制,擬定時間進度表,制定實施相應的對策措施,形成政策集聚、資源集聚的合力,共同塑造“一帶一路”國際物流發展的新格局。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發展的突破口,要大力協調推動,使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步推動口岸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大湄公河次區域、歐亞大陸交通合作等次區域運輸通道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構建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運輸網絡,增加便利貨物和人員運輸協定(CBTA)過境站點和運輸線路,使便利運輸向廣度延伸,向深度拓展,發揮次區域運輸通道的最大效益。
在互聯互通的基礎上,鼓勵支持發展國際道路運輸,以重點口岸城市為節點,建設一批集產品加工、包裝、集散、倉儲、運輸等功能為一體的區域性商貿中心和配送中心,促進沿邊地區對外貿易從邊境小額貿易向綜合性、多元化貿易轉變,實現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協調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相互促進。積極探索發展國際陸海聯運、國際甩掛運輸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促進“渝新歐”、“鄭新歐”等鐵路運輸大通道與口岸道路運輸聯程聯運,帶動沿邊省與內陸省緊密合作,形成橫貫東西、聯接南北的對外運輸通道和經濟走廊。
口岸是雙邊交流的重要節點,也是國際物流和客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匯聚點,涉及到外交、邊防、海關、檢驗檢疫、交通等多個部門,以及地方政府的各個方面。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內陸同沿海沿邊通關協作,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原則,建立并完善國家層面、地方層面的便利運輸工作機制。在國家便利運輸委員會的大框架下,加強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形成工作合力。交通運輸部與國家質監總局簽署加強進出口監管、提高工作效率合作備忘錄,正與海關、公安、外交等部委分別或者聯合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等合作機制,深化全面合作,提高通關效率,促進便利運輸。通關便利化是降低國際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徑,也是國際物流比較優勢的重要指標。所以協同機制將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國際物流成本降低和競爭力提高。
在一些口岸,交通運輸管理部門還不能進入查驗現場辦公。而有的口岸,交通運輸部門雖然建立了聯檢大樓,修了通往口岸的道路,但卻被排除在查驗現場的辦公部門之外。交通運輸部門要全面落實國務院賦予的“負責汽車出入境運輸管理”、“統籌協調交通運輸國際合作與交流有關事宜”的職責,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參照“邊防檢查+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管理”的水路口岸通關模式,促成形成“邊防檢查+海關+檢驗檢疫+交通運輸管理”的陸路口岸通關模式,明確并落實交通運輸管理機構進入口岸限定區依法履行職責的政策,與相關部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引入流程再造理論,優化通關流程。從國際物流涉及的通關、審批環節入手,統一運輸車輛及人員臨時入境手續規范及流程,明確辦結時限,提高審批透明度,消除通關環節的非物理性障礙,提高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
按照“同意開發、復制推廣”的思路,建立國際物流服務信息系統,實現口岸信息化的全覆蓋,實現各口岸管理部門之間對出入境車輛信息的共享,提高口岸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水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開展在物流信息化技術標準、動態數據交換、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務實合作,推動跨國物流信息互聯共享。
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國際物流中的實踐運用,構建我國與周邊國家便捷暢通的公路、場站以及口岸管理設施網絡。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基本實現與毗鄰國家相連的重要公路通道高等級化,提升重點口岸公路、邊防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規劃建設公路口岸貨運棧場、物流設施、口岸運輸管理機構查驗設施,通過合力布局、完善功能,實現與其他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相互支撐,加快形成聯通內外、安全暢通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抓緊推進界河公路橋梁建設,避免受制于人。
全面清理和規范國際物流的收費,對規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可根據審批權限和程序,適當降低過高的收費標準,積極爭取適當免除國際運輸車輛相關稅費,減輕企業及從業人員負擔。研究國際物流運輸線路開發和運營虧損補貼機制,進一步降低國際物流企業成本。鼓勵并推動中外保險機構開發適應國際物流需要的保險產品,加強對國際道路運輸經營風險的控制。
推進國際物流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整合相關部門和企業的信用數據,提升對國際物流企業、車輛及從業人員信用采集應用能力,建立覆蓋行政許可、行政執法、安全生產、服務質量的“一戶式”信用信息檔案,培育“誠實守信、處處受益,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行業信用市場,形成遵章守法、誠信經營的良好行業風尚。強化對國際物流企業、車輛及人員的監管,依法查處違法違章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進一步深化對外合作合資,引導、扶持有條件、有實力的國際物流企業走出去,發揮技術、資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借鑒一些省區的經驗,對在周邊國家設立國際物流運輸分公司且正常經營的國際物流企業,根據企業運營時間、運力規模和經營效益,給予相應扶持。對于中國對開的國際運輸車輛,參照國內國際運輸車輛優惠政策給予扶持。例如,山東、江蘇等省可以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中韓陸海聯運組織,優化市場環節,提高國際物流市場份額。
盡快與緬甸、印度、不丹、阿富汗等國簽署雙邊運輸協定。落實我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正式簽署的《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上合組織國際道路運輸合作中長期發展規劃》,暢通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中亞到印度洋和波斯灣的交通運輸走廊。對雙邊和多邊運輸協定進行全面梳理,及時修訂。加強對《1975年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等相關國際運輸公約的研究,深入研究加入公約產生的影響,積極研究對策,條件成熟后盡快加入。
交通運輸部正在修訂《道路運輸條例》,進一步鞏固其在國際道路運輸管理中的法律地位。海關總署會同相關部門正在推動《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口岸工作的意見》出臺。各地和各相關部門、國際物流企業應互動配合,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推動地方立法,明確口岸管理機構在口岸限定區執法的法律依據,健全完善市場準入和監管機制,將國際物流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
為了適應國際物流對車輛外廓尺寸、軸荷、技術裝備的要求,應抓緊制定國際道路運輸車輛車型、技術裝備的國家或行業標準,規范國際物流運輸車輛的準入管理。不符合標準的車輛,實行市場禁入。研究推進將國際運輸車輛運行道路的標牌、標識、信號設置納入《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范圍,研究制定《國際運輸線路中外語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等相關標準。盡快頒布國際物流“貨物運單”行業標準,促進國際物流產業規范發展。
口岸管理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國際物流管理不僅代表了企業形象,而且也代表了國家形象。新疆在新一輪交通運輸大部制改革的基礎上,貫徹交通運輸部《關于加強道路運輸管理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推動實現省及運管機構對省內口岸交通運輸管理機構的垂直管理的策略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其經費由省級財政統籌,同時爭取中央財政政策,逐步理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規范機構設置,落實人員編制,充實工作力量,形成相關部委負責行業指導、省級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口岸管理機構進行服務的三級管理體系。
口岸地處邊遠地區,遠離大城市,生活條件艱苦,需要一支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都過硬的人才隊伍??梢圆捎谩罢堖M來、送出去”等多種方式,加強國際物流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提升政治理論、綜合業務、法律法規、安全管理與應急處置等能力,使人才隊伍能更好地適應國際物流發展的需要。
口岸工作人員待遇不高,但條件艱苦,責任重大,需要通過“人便于行、貨暢其流、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增強事業心、使命感、榮譽感,以此凝聚人心和力量,展現良好的國門形象。
“一帶一路”沿線省區口岸交通運輸管理等機構需經常與政府、國際運輸企業互動,經常性交流情況,積極爭取他們對國際物流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交通運輸部等國家部委與地方政府會談、簽訂省部合作協議時,應爭取把口岸國家物流管理及其國際道路管理納入協議內容。省級交通運輸等主管部門與口岸地方政府商議安排交通基礎項目和資金時,應一并考慮口岸交通運輸管理等機構的辦公設施建設。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國防、外交、國家安全、關系全國統一市場規則和管理等作為中央事權”,“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權劃分相應承擔和分擔支出責任”。國際物流運輸涉及到的相關部門,根據中央編辦明確賦予的權限履行職責。例如,國際運輸管理體制機制就應該嚴格按照中央編辦賦予交通運輸部的中央事權管理和支出責任,建立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國家道路運輸管理組織系統,形成具有現代治理能力特征的治理體系。加大對口岸國家物流相關管理機構的人員經費、辦公場所、執法裝備、查驗手段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同意配置執法標志標識、辦公設施、執法車輛、查驗裝備等,實行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形成機構健全、標識統一、設備完備、監管規范的國際物流管理格局。
“一帶一路”國際物流過程中,我國與個別國家因發生領土領海爭端以及投資貿易摩擦,存在爭執和沖突的隱患。因此,涉及國際物流的相關部門要聯合研制國家層面的國際物流及國際運輸應急預案,完善組織體系,明確職責,協調聯動,確??缡∮行驊獙H物流中的突發事件。
建立快速便捷的信息溝通機制。整合政府、部門、口岸、企業之間的信息資源,形成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的信息網絡系統,建立銜接緊密、溝通順暢的信息溝通機制,為“一帶一路”下國際物流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信息支持,以此保障國際物流發展反應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務一體化、作業標準化、手段現代化、組織網絡化、經營市場化。
[1]趙光輝.云南物流體系構建的基礎和內容[J].物流技術,2015,(8).
[2]趙光輝.物流體系構建的重點:以云南省為例[J].物流技術,2015,(9).
[3]趙光輝.“十三五”期中國交通服務戰略展望[J].改革與戰略,2015,(5).
[4]趙光輝,田儀順,李蓮蓮,等.我國道路運輸業發展評述[J].綜合運輸,2015,(6).
[5]趙光輝,田儀順,李蓮蓮,等.我國道路運輸業發展戰略轉型研究[J].綜合運輸,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