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娜,宮玲玲
(滎陽市畜牧局,河南 滎陽 450100)
滎陽市奶業養殖現狀及生產形勢調查
趙維娜,宮玲玲
(滎陽市畜牧局,河南 滎陽450100)
2014年10月份以來,受國內超量進口奶粉等因素的影響,乳企短期內難以消化,全國奶源需求量急劇下降,部分乳企對奶牛養殖場(小區)生鮮乳收購量和收購價格進行限制,造成奶牛養殖場(戶)恐慌,奶業生產陷入低谷。針對以上情況,為全面了解當前奶牛場(小區)養殖現狀和生產情況,2014年11月11日,河南省畜牧局奶業處處長趙玲、鄭州市畜牧局副局長鄭保華、鄭州市畜牧局奶業處處長馬淑玲等一行到滎陽市開展奶業生產形勢調研。
此次共調研3個養殖場和1個奶牛養殖小區。
調研的牛場中,多數牛場的建場時間都在2010年之后。2009-2014年是我國奶業發展由傳統養殖向標準化養殖轉變期,此間新建標準化及實施標準化升級改造的牛場數占到調研牛場總數的3/4,由于調研的奶牛場都是規模化奶牛場,所以現代化的機械設備設施配備都較為齊全。牛場常用的機械設備設施包括TMR攪拌車、擠奶機、飲水設備、牛床、青貯設備、糞污處理設備等。
調研圍繞奶牛飼養形式、飼養規模,交售情況及交售價格等進行調查。從調研情況來看,奶牛養殖場養殖情況、牛奶產量及交售價格明顯高于養殖小區。
2.1養殖規模
調研奶牛存欄500頭奶牛場2個、奶牛存欄200頭奶牛場1個,奶牛存欄400頭奶牛養殖小區1個,比較符合滎陽市當前養殖現狀,因此調查結果具有代表性。
2.2飼養方式
隨著奶牛場規模化、現代化、集約化和標準化進程的加快,養殖模式更加依賴機械化設備,相應地,糞污處理方式的機械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奶牛場飼養方式均采用TMR混合日糧飼養技術、全株秸稈青貯技術、牛舍臥床、翻堆機等奶牛現代化飼養方式,部分牛場采取奶牛全價料、配方飼料等方式進行針對性飼養管理調配。調研的牛場中,TMR攪拌車的使用率達到75%,個別牛場由于是養殖小區,不具備使用TMR攪拌車的條件。機械化擠奶機使用率達到100%。擠奶機的種類很多,較為常用的有管道式擠奶機、魚骨式擠奶機、并列式擠奶機、轉盤式擠奶機。在品牌方面,使用進口品牌擠奶機的牛場占到了牛場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使用利拉伐擠奶機牛場占據了擠奶機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調研的奶牛場有50%使用苜蓿飼喂奶牛,在購買苜蓿的牛場中,有50%的牛場完全依賴進口,價格為3000元/噸以上;另外一部分牛場使用的是國產苜蓿,價格較便宜,為2000元/噸左右。
2.3產奶牛結構
從調查情況來看,奶牛場產奶牛比例達到35%~50%,產奶牛比例相對較高,牛奶單產均在7噸左右。
2.4管理方式
在調研的奶牛場中,幾乎所有的奶牛場都對奶牛實施了分群,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對牛群進行飼喂和管理。分群的依據有很多,在調研的牛場中,大約48.92%的奶牛場會根據產奶量、泌乳期、胎次和年齡等細化分群。33.65%的奶牛場只是單純地根據產奶量來分群,17.43%的奶牛場單純地根據泌乳期來分群。
以上奶牛場有2家為新建家庭式股份企業,家庭成員參與生產管理,并招募專業人員和聘請專家教授進行指導,正在逐步推進家庭牧場現代化企業的轉型;1家為股份制企業,在生產管理上更為注重牛群結構調整、牛群質量和企業長遠利益。
2.5良種繁育
目前,奶牛繁育主要使用良種凍精和性控凍精兩種。在普通凍精的選用上,有47.86%的奶牛場只選用了國產的普通凍精,75%的奶牛場選用了進口的普通凍精,還有25%的奶牛場同時選用了國產普通凍精。
2.6生鮮乳質量
生鮮乳的質量水平主要體現在營養指標和衛生指標上。生鮮乳的營養指標主要包括乳蛋白率、乳脂率和干物質含量。本次調研的規模奶牛場平均乳脂率為4%(最低為3.7%,最高為4.49%);平均乳蛋白率為3.16%(最低為2.89%,最高為3.80%)。奶牛場產奶量分別達到1.8噸/天、1.8噸/天、1.2噸/天,分別交售于伊利、花花牛、光明山盟3個不同乳品企業。2014年1-9月份,生鮮乳交售價格平均為:伊利4.6元/千克、花花牛4.4元/千克、光明山盟4.2元/千克,10月份伊利乳業公司奶價相對穩定,花花牛乳企價格下浮0.1元/千克,鄭州光明山盟奶源部由于區域性規劃調整,生鮮乳交售價格下浮幅度較大,為3元/千克,個別家庭牧場以鮮奶吧形式零售,自銷部分鮮奶。
2.7效益情況
在飼料成本、人員成本大幅上漲,而原料奶售價受超量進口奶粉沖擊的情況下,奶牛場的利潤及養殖形勢不容樂觀。調研的牛場中,基本處于微利和虧損邊緣。究其原因,主要有原料成本增加,原料奶價格及收購量受到進口奶粉的沖擊,牛群結構不合理,泌乳牛比例較低,疾病等導致牛場損失。
3.1管理方式粗放
目前,滎陽市多數奶牛場負責人在思想上已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已意識到其實有些疾病是可以在日常飼養管理中預防的,像蹄病、乳房炎、微量元素缺乏癥等,但管理手段相對落后,不能帶來先進的管理。有些牛場只注重治療,而不去想怎樣預防這些病的發生。
3.2牛群結構不合理
很多牛場剛建場時,建設布局合理,各項設施設備配備到位,購進奶牛性能良好,但運營幾年后產奶量下降或難以增長。這是由于此時的奶牛都是剛引進過來的生產性能好的青年牛,但時間長了以后,生產性能慢慢下降了,而牛場內的后備牛質量差,生產性能提不上去,這樣就使得牛場的經濟效益低下。所以,在奶牛養殖過程中要從以往“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的生產觀念轉變到“既注重數量,更注重質量”的生產管理模式當中,要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后備牛群。有很多的新生牛場都采用“見母就留”的生產習慣,而恰恰是這種錯誤的留種方式,給牛場以后的發展埋下了很大的隱患(如牛群質量變差、產奶量逐漸下降等)。所以,要把好后備牛群的選育關,建立健全合理的淘汰機制。對體弱多病、嚴重子宮炎、屢配不孕、嚴重蹄病、乳房結構不勻稱、生產性能低的牛,都應該在第一時間予以淘汰,及時調整牛群的結構,通過良好的種群結構及良好的生產性能來從根本上提高產奶量。
對于原奶收購價的下跌,養殖場紛紛表示,供給量的增加導致供求變化是價格變動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國內的牛奶生產正在增加,但是,相對來說,它沒有與日益增長的我國牛奶需求相吻合。當前我國奶牛養殖靠進口玉米、豆粕、苜蓿等,與國外進口奶粉相比,生產成本較高,而進口奶的沖擊自去年以來有大幅度增長。有數據顯示,2014年1-8月,我國進口原料奶粉約79萬噸,同比增長61.8%。量多,價格降低便成必然,進口奶的量增價減也進一步打壓了國內原奶價格。預計1~2年內國內生鮮乳將面臨“供過于求”的局面,奶牛養殖業將會遭遇一次艱難的洗牌。同時也對奶牛養殖質量、數量、產業結構提出更為嚴謹的要求,奶牛養殖業和乳企的合作將進一步緊密,受生鮮乳價格等因素的影響,奶牛養殖小區、散養戶等原有松散型奶牛管理模式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現有養殖場飼養管理將更加規范。奶業生產將走向更加規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