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鳳云
(長垣縣畜牧局,河南 長垣 453400)
長垣縣推進肉牛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付鳳云
(長垣縣畜牧局,河南 長垣453400)

長垣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為平原農業縣,全縣土地面積1051km2,耕地5.7萬公頃,其中灘地面積達1.6萬公頃,占全縣耕地面積近三分之一。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水稻、花生等,2013年秸稈產量100多萬噸,青貯35.8萬噸,優質牧草種植面積近700公頃,飼草飼料資源豐富,發展肉牛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早在2000年,長垣縣委、縣政府就緊緊圍繞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和產業化經營這條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畜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強為中心,制定了“穩定豬雞生產規模,大力發展草食畜禽”的畜牧業結構調整方針,出臺了《加快長垣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制定了《長垣縣畜牧業發展規劃》。近年來,又提出“二帶三區”工程(即沿黃灘區養殖帶、沿黃綠色奶業帶、瘦肉型生豬養殖區、沿黃灘區肉牛、肉羊養殖區及肉雞、蛋雞、肉鵝養殖區),出臺了扶持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有效促進了全縣畜牧業健康快速協調發展。2008年、2014年長垣縣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秸稈養畜示范縣,2009年、2013年分別申報實施了河南省世行貸款黃河灘區生態畜牧業示范項目,2014年申報實施了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畜牧產業類項目,這些項目重點扶持牛羊草食產業的發展。同時,長垣縣又是河南省政府規劃的30個基礎母牛重點養殖基地之一,也是國家規劃的中原肉牛產業帶的組成部分。縣委、縣政府將肉牛業發展定為“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制定了發展規劃、目標和推進措施。2009年以來,縣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扶持肉牛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長政〔2009〕172號)、《關于加快肉牛產業發展的意見》(長政〔2010〕26號)、《長垣縣人民政府關于鼓勵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長政〔2012〕1號)、《關于推進“金農共贏”計劃的實施意見》、《關于擇優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從融資、用地、用電、交通、財政補貼、項目配套等方面進行扶持,全面推進了該縣肉牛產業的快速發展。
截至2014年年底,全縣累計建成存欄300頭以上的標準化肉牛養殖場56個,其中存欄千頭以上的肉牛場2個,全縣肉牛存欄達到7萬余頭。


為了加大對肉牛產業的領導和支持力度,縣政府成立了以副縣長為組長,各相關部門一把手、部分鄉(鎮)長、辦事處主任為成員的長垣縣肉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專門負責肉牛業規劃制定,謀劃發展,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經常深入各鄉(鎮、辦事處)及養殖場查看、督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切實為養殖企業出主意、想辦法,幫助他們上規模、上檔次。各鄉(鎮、辦事處)也成立了相應組織,推進肉牛產業快速發展。有關部門樹立全局觀念,加強協作,密切配合。發改部門加大對肉牛產業發展項目的扶持力度;財政和金融部門切實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實;國土部門把重點區域的肉牛養殖用地列入總體用地規劃,對肉牛規模養殖場用地按農用地管理;電業部門認真落實有關規定,對肉牛規模養殖用電按照農用標準收費;環保部門積極為肉牛規模養殖、加工項目的污染防治提供優質服務,大力推廣建設生態化養殖場,實現畜禽糞污無害化、資源化,走肉牛產業良性循環發展之路,同時,在排污費征收上要給予最大程度的減免;畜牧部門加強肉牛養殖技術服務,在場區規劃、購牛、飼養、銷售、疫病防控等環節提供全方位指導,促進該縣肉牛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一是加大財政投入。縣政府每年從用于支持農業結構調整的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扶持肉牛業發展。2012年以前重點用于標準化肉牛規模育肥場貸款貼息或財政獎勵、人工種草和新建青貯池補貼、良種繁育補貼等方面。對不需要縣政府貸款貼息建設畜位300頭以上標準化肉牛養殖場(小區)的個人或企業,每建成一個300頭以上標準化肉牛養殖場(小區)的,縣財政獎勵3萬元。2013年以來,重點用于標準化肉牛養殖小區的建設,對于新建標準化肉牛養殖小區常年存欄300頭以上的,每存欄300頭縣政府給予補助10萬元。至2014年年底,已落實擔保貸款140多萬元,落實縣政府扶持標準化肉牛養殖小區建設資金300多萬元,全縣新建100m3以上青貯池逾5萬m3。
二是加大項目投入。相關部門在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時,要向肉牛產業發展傾斜,加大項目資金投入。畜牧、農業、水利、交通、扶貧等部門,在爭取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沼氣建設、農業結構調整、世行貸款、農村飲水安全、人畜飲水工程、鄉村道路建設等項目時,要向肉牛規模養殖加工傾斜;農業、環保部門要積極協助規模肉牛養殖示范養牛場(戶)爭取農村沼氣項目、糞便處理項目配套支持;農業、發改部門在爭取“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等項目時,要優先安排肉牛發展重點區域的地區。至2014年年底,縣畜牧局爭取國家規模肉牛場創建以獎代補資金80萬元,爭取世行貸款支持肉牛規模場建設資金600多萬元,爭取現代農業發展資金畜牧產業類項目(肉牛)500萬元,其他項目也爭取了相應資金。三是加大信貸投入。縣政府多次召開金
融部門與養殖場(戶)對接會,積極探索信貸新模式,加大對肉牛小區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金融部門和各鄉(鎮、辦事處)積極探索,建立完善縣鄉財政擔保扶持肉牛養殖的工作機制,使相關政策(長政文〔2009〕172號)真正落到實處。縣政府控股的惠民擔保公司按照2010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好農戶發展肉牛養殖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至2014年年底,共協調14家規模肉牛場貸款400多萬元。
四是認真落實“金農共贏”計劃。縣政府在財力較緊張的情況下,不斷加大對現代農業的財政資金及專項扶持資金投入力度,通過惠農擔保資金、特色農業發展互助基金和農村信用擔保協會等方式,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杠桿”和“酵母”作用,讓有限的政府投資換來“乘法”效應。
五是引領社會資本投入。縣政府將肉牛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作為回歸工程、招商引資的主要內容,千方百計吸引外商及該縣在外地經商的能人大戶回鄉投資,建設大規模肉牛養殖場。至2014年年底,共吸納回歸工程、招商引資6000多萬元。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注重在抓典型、樹樣板、植亮點上下功夫,集中力量抓好了河南木園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長垣縣予諾黑牛農民專業合作社、武邱三合肉牛合作社、河南綠盛牛業有限公司等一批肉牛示范場。通過采取現場觀摩、效益對比、經驗交流等方式,啟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身到發展肉牛產業中來,形成了縣鄉領導抓典型、職能部門抓典型、農業科技人員抓典型等多層次、多形式培育發展典型的良好局面,從而起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該縣肉牛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成立肉牛協會。組織全縣100多家肉牛養殖場(戶)成立了長垣縣肉牛協會,提高了養殖場(戶)的組織化程度。同時由縣畜牧局牽頭,成立了肉牛飼養管理、肉牛購銷服務、信息服務和品種改良等4個服務小組,為肉牛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服務。
二是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系與合作。縣政府出資聘請了河南科技學院2名專家為發展肉牛業的技術顧問。同時多次聘請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河南科技學院及河南省肉牛工程技術中心等大專院校專家來該縣授課指導,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幾年來,邀請河南省肉牛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居強、國家肉牛崗位科學家徐照學、河南農業大學教授付彤等為會員授課10多次。
三是多措施搞好全程服務。采取舉辦培訓班、電視講座、發放明白紙、召開現場會、設立肉牛養殖技術服務熱線、通過短信平臺發布信息等多種形式,從標準化肉牛場規劃、架子牛購置、飼料購買、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秸稈青貯、育肥牛銷售等方面進行了培訓、指導和全程服務。幾年來,培訓養殖場(戶)2000多人次,印發技術手冊6000本,發放技術明白紙2萬多份,通過手機短信發布肉牛養殖、購銷等信息1萬多條次,指導規劃建設標準化肉牛場40多個。
四是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外出參觀考察10余次,先后考察了北京金維畜牧有限公司、大連雪龍集團有限公司、焦作伊賽牛肉屠宰加工公司、山東省高青縣黑牛養殖基地布萊凱特公司及山東聊城肉牛、蒙城黃牛、泌陽夏南牛等。相關鄉鎮組織村干部、農戶外出參觀學習30多次,并與大連雪龍集團就黑牛養殖達成協議,由三合肉牛合作社引進雪龍黑牛進行試驗示范,效益十分可觀。待牛源充足后將在全縣進行推廣。
縣政府將各鄉(鎮、辦事處)標準化肉牛小區建設納入全縣高效農業考核范疇,實行目標績效考核。由縣委督查辦和農業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由縣級領導或農業部門一把手帶隊,每半月一督查,發布督查通報;每月召開一次工作進展匯報會,由各鄉鎮黨政一把手或主抓副職匯報,縣長或主管副縣長進行講評;半年及年終組織全縣縣級領導干部、縣直主要領導、各鄉鎮黨政一把手開展觀摩并進行公開考核,落實獎懲制度。2010年以來,共組織專項督查30多次,印發督查通報30多期。□
S812.95
B
1004-5090201503-0039-03
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