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原(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1.1.1 主要試劑:濃鹽酸、硫酸銀、氫氧化鈉、偏釩酸銨、硫酸亞鐵銨、濃硫酸、硝酸鉍、重鉻酸鉀、過氧化氫(30%)等皆為分析純。
1.1.2 主要儀器:金屬鹵化物燈(400W;飛利浦亞明照明有限公司)、20W低壓汞燈(北京海淀空后高溫復合材料廠)、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DHG-9036A,上海)、PHSJ-3F型pH計(上海雷磁儀器廠)、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SHB-3,鄭州)、2003型攪拌器(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增氧泵(山本-6500,中山)。
1.2.1 廢水的預處理:在加絮凝劑處理時,取50mL的廢水于燒杯中,先加入5mL濃度為10%的硫酸鋁,攪拌十分鐘后,取其自然沉降0.5h后的上清液,然后加入硫酸和氫氧化鈉來調節pH至預期定值。
1.2.2 廢水的檢測:本實驗的廢水采取于遼寧華夏醫藥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呈黃色,帶有刺激性氣味。化工需氧量高達1.97×104mg/L,稀釋十倍后進行實驗。經檢測,稀釋后的廢水pH值為4.0,固體含量為16.2g/L,廢水在330nm處的吸光度為0.601。
1.3.1 化工需氧量的測定:用重鉻酸鉀法測定化工需氧量Cr的值,通過測量處理前c0與處理后的c1值來計算化工需氧量的去除率。
1.3.2 廢水樣品中固體含量的檢測:取150mL廢水于蒸發皿中,在烘箱中100--120℃下烘干,稱量剩余固體樣品的重量。
1.3.3 pH的測定:用pHSJ-3F型pH計測量樣品的pH值
在通入臭氧之后,廢水中的正己烷、檸檬酸、異丙醇、甲磺酸、甲醛、水楊酸、甲醇、青霉素等物質均被有效分解,而在分解過程中,臭氧主要是作用于其結構上,分解的產物主要為水和二氧化碳,此過程操作條件,例如光照時間、廢水的初始濃度及其pH值、反應器形式、通氣條件等因素對反應的影響較大,在攪拌式反應器內發生反應時,最佳效果為:臭氧10.2g/L,光照時間1.5h。此外,對光催化過程影響最為顯著的是反應器的形式,與常見攪拌式反應器相比,循環式反應器效果更好,它能改善催化劑與廢水的混合效果以及提高光利用率,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催化劑的用量,利用該方法處理廢水,可有效提高BOD值。因為具備殺菌功能的化學物質很難將有害物質處理完全,而此方法針對廢水處理,在降低廢水毒性的同時具備解毒的作用,所以可以被用于常見的生化處理,因為這種處理廢水的方式所需要的成本較高,所以化工廠必須進行整改。該方法在處理工業廢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方法具備很多的優越性,特別是它的解毒功能,對于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在用紅外光譜對BiVO4進行檢測時,因為對應的酸根離子是正四面體結構,具有四個典型的伸縮振動和兩個彎曲震動,所以兩個一級震動會在短波數上出現特征峰,兩個彎曲震動會在相對一個長一點的波數中出現特征峰;樣品在814 cm-1上VO4基團和一級震動形成對稱的伸縮膜,在664 cm-1上形成反對稱膜,在520 cm-1處出現彎曲膜,此外在IR圖譜中,并未發現樣品表面有水分子附著。影響BiVO4這種光催化劑對廢水處理的各種影響因素間并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制約且相互影響的。各因素對化工需氧量的去除率和脫色率影響的強弱都是不同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催化劑的用量,雙氧水次之,接下來分別是空氣流量、雙氧水用量,影響最小的是pH值。由于廢水中主要是化工需氧量含量較高,廢水本身的色度比較小,并且,通過實驗我們也可以發現化工需氧含量的去除要比廢水脫色慢的多,所以在評價整個反應的時候,我們可以以脫色情況為參考,以COD的去除為主要標準。在添加催化劑之后,廢水中的工業需氧量去除率提高了很多,再不加催化劑的條件下,光照2.5h后,廢水的脫色程度為59.2%,COD的去除率為50.8%,當BiVO4的用量小于0.2克時,廢水中的工業需氧量的去除率隨著BiVO4的用量增加而增大了0.08%,脫色程度也增加了0.08%;但是當繼續增大BiVO4-的使用量時,脫色率和工業需氧量的去除率都有所下降。原因是,當催化劑的用量較少時,光源產生的光子不能完全轉化成化學能,導致光子的能量沒能完全被利用;而活性物的量隨著催化劑的增加而增加,于是就加快了反應的速率。
[1]陸杰,徐高田,張玲.制藥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工業水9 1 9環境工程學報第6卷處理,2001,21(10):1-4.
[2]婁錦麗,黃勝炎.水解酸化預處理制藥廢水研究與應用現狀及展望.醫藥工程設計,2006,27(5):62-64.
[3]謝祖芳,陳淵,梁達文,等.固體廢棄物預處理中藥制藥廢水的實驗研究.應用化工,2010,39(7):980-983.
[4]紀樹蘭,朱安娜,彭躍蓮.納濾膜濃縮回收制藥廢水中潔霉素的試驗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00,21(增刊):133-136.
[5]楊家村.鐵碳微電解-生化法處理醫藥廢水.環境衛生工程,2006,14(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