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
(內蒙古阿拉善盟中心醫院手術麻醉科 內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6)
圍手術期用藥對降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的作用
周瑾
(內蒙古阿拉善盟中心醫院手術麻醉科 內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6)
目的:探討圍手術期用藥對降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選取到我院行全膝關節置換術(TKA)患者214例,分成A、B、C三組,其中A組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用藥,B組患者僅在術前術后用藥,C組患者僅在術中用藥,結束后比較三組患者效果。結果:治療結束后,A組患者術后疼痛及膝關節活動度顯著優于B、C兩組組,療效較為滿意。結論:在圍手術期對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用藥,可以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全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術后疼痛
對于膝關節退行性疾病,臨床治療中較為有效的方法是采取全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采取這種手術進行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對患者的病情有良好的治愈作用[1]。但是此類手術給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患者術后會產生嚴重的疼痛,因此如何有效對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疼痛進行控制,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中為了探討圍手術期用藥對降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的效果,隨機選取到我院行全膝關節置換術(TKA)患者214例,分成A、B、C三組,其中A組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用藥,B組患者僅在術前術后用藥,C組患者僅在術中用藥,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到我院采取全膝關節置換術(TKA)治療的患者214例,患者均為單側TKA。其中男112例,女10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心肝腎疾病、精神障礙及藥物過敏,患者的年齡范圍為43-65歲,平均年齡為(53.1±2.8)歲。本研究中A組患者71例,男35例,女36例,年齡范圍為45-62歲,平均年齡為(51.2±2.5)歲,B組患者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齡范圍為46-65歲,平均年齡為(52.3±2.4)歲,C組患者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齡范圍為43-64歲,平均年齡為(53.4±3.4)歲。三組患者在年齡分布、性別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納入研究使用。
在本次研究治療中,對所有患者均實行手術治療,在治療期間需進行抗感染、補液、消腫治療,同時要密切關注患者體征,防止出現靜脈血栓。A組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用藥,具體為:在手術進行前三天服用塞來昔布,每日兩次,每次100mg,術中對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注射布比卡因40ml,1∶200 000的腎上腺素∶生理鹽水30 ml,手術結束后繼續口服塞來昔布膠囊,連續服用7天。B組患者僅在術前術后用藥,均服用塞來昔布膠囊,服用方法同A組。C組患者僅在術中用藥,即對關節周圍注射用藥,注射方法同A組。當三組患者手術結束后,尤其是麻醉作用消失后,需要幫助患者進行膝關節的自主活動,在術后第2天撤掉引流管,開始進行膝關節主/被動屈曲鍛煉,術后第3天進行直腿抬高運動和股四頭肌力量鍛煉,術后一星期后開始進行下床行走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需要逐漸增加負重和行走距離。
本研究中,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按照如下指標進行評價:①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比較。對患者治療后疼痛按照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進行評價,該評分簡單易行,相對比較客觀而且敏感,在表達疼痛強度時,是一種較少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的測量方法,其中0表示無痛,10表示最痛。②兩組患者膝關節活動度比較。對患者術后2周內進行觀察,比較每膝關節主動活動度。
實驗中所得數據利用SPSS17.0進行處理和分析,統計方法采用t檢驗和X2檢驗進行分析,當判斷指標P<0.05時,表明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后,A組患者術后6hVAS 評分(4.7±1.3),24hVAS評分(3.8±1.2),48hVAS評分(2.4±1.5),B患者術后6hVAS評分(5.1± 1.5),24hVAS評分(4.5±1.6),48hVAS評分(3.1±1.4),C組患者術后6hVAS評分(4.8±1.4),24hVAS評分(4.3±1.5),48hVAS評分(3.3± 1.3),三組患者術后疼痛進行差異比較,6h(X2=4.53,P<0.05),24h(X2=6.14,P<0.05),48h(X2=8.36,P<0.05),差異顯著,這表明在圍手術期對行全膝關節置換術(TKA)患者用藥可以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
治療結束后,A組患者術后膝關節活動度1d(38.7±7.3),3d(60.2 ±6.8),14d(110.2±5.2),B患者術后術后膝關節活動度1d(33.6± 6.3),3d(52.4±5.7),14d(106.4±5.4),C組患者術后術后膝關節活動度1d(33.9±6.9),3d(51.6±5.3),14d(104.5±4.6),三組患者術后膝關節活動度進行差異比較,1d(X2=6.86,P<0.05),3d(X2=9.12,P<0.05),14d(X2=10.63,P<0.05),差異顯著,這表明在圍手術期對行全膝關節置換術(TKA)患者用藥可以幫助患者盡早進行膝關節活動,促使早日康復。
對于行全膝關節置換術(TKA)的患者,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手術結束后我們要對患者產生的痛苦及時止痛[2]。在以往的治療中,我們更多的采取自控鎮痛(PCA)或阿片類藥物進行鎮痛,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減輕痛苦,但是往往會引發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嚴重的不良反應,影響到患者術后恢復的效果,因此建議不采用此種方法鎮痛。在目前的鎮痛方法中,我們會對患者采取多種方式和藥物進行鎮痛,將各種鎮痛的方法綜合利用,既達到止痛的目的,也可以減少患者術后出現的各種并發癥[3]。
在目前的鎮痛方法中,超前鎮痛是較為常見的,即指脊髓發生痛覺敏化之前給予鎮痛措施,從而阻止患者的外周損傷沖動向中樞神經傳遞,從而減少中樞敏化閾值,這種方法一般不局限于給藥時間,通常可以在術前、術中和術后都采用,從而將刺激的傷害性降至閾值以下。采取這種方式對患者進行止痛,其療效較為滿意,還可以降低藥物的使用量,減少患者耐藥性的出現。在目前的手術治療中,對于患者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外周和中樞神經系統敏化,所以只要在這之前給予鎮痛措施,則可以降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覺神經傳導,減輕患者的疼痛,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在本次實驗中,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鎮痛,這屬于一種多模式的鎮痛,采取了聯合鎮痛、超前鎮痛和關節內局部注射鎮痛相結合的方法,在研究結束后,我們發現在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鎮痛,其效果也優于僅僅在術前、術后或者術前術后鎮痛的效果,而且患者術后早期的膝關節活動情況較為滿意,對患者膝關節早期功能鍛煉也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這表明在圍手術期對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用藥,可以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適合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1]裴福興,邱貴興,戴尅戎.關節外科聚焦[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3.
[2]祝云利,吳海山,吳宇黎等.TKA圍手術期鎮痛[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0,29(1):67-68.
[3]吳海山,吳宇黎.人工膝關節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2.
R687.4
B
1009-6019(2015)19-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