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隱逸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 貴州 貴陽 550000)
血液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旦出現血液容量不足,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直接威脅,因此輸血作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在醫院的常規治療與搶救治療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1]。但值得注意的是,血液制品不同于一般藥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在輸血前需要進行必要的檢驗,以確保其質量。由于在輸血檢驗涉及較多復雜的環節,如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則都可能會對所輸血液中有效成分質量造成影響[2]。基于此,為避免因輸血給患者帶來安全隱患,我院針對輸血檢驗流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了有效的質量控制對策,現將相關經驗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臨床科室申請輸血患者的125份血液標本資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57例,年齡范圍為16~74歲,平均年齡為(45.7±0.4)歲,有輸血史者27例,妊娠史者54例,并將差錯標本予以排除。
1.2 研究方法:我院輸血科在輸血檢驗和臨床供血工作過程中,依據《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和《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等規章要求,為保證血液質量,避免安全隱患,對輸血流程中的關鍵環節,采取有針對性的質量控制措施,并對質量控制結果進行分析。
1.3 結果:對輸血檢驗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結果加以分析,其中不合格標本3例,輸血申請單不完善8例,不規則抗體篩查陽性2例,通過血型復查糾正受血者血型1例,退回血站不合格血液1袋,且未出現輸血不良反應。
2.1 制定輸血工作流程圖:集中輸血科工作人員,一同討論并制定輸血工作的規范流程圖,并對輸血檢驗流程中的質量控制關鍵點進行明確,主要包括標本采集、送檢、核收、血型鑒定及復查、交叉配血及抗體篩查、血液制品的核收、儲存及發放等重要環節。根據輸血流程中,不同環節的工作內容及特點,制定完善的質量控制策略,形成條文化和書面化的指導規范,以有利于科室成員清晰的了解和熟練的掌握,并要求工作人員有效的應用于輸血工作實踐。
2.2 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盡管輸血工作在臨床搶救及急救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忽視的是,輸血同時可能會誘發嚴重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因此臨床工作者應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不應對患者進行盲目輸血。由于現有的檢測手段仍然存在局限性,因此不當輸血有發生意外事件的可能。如臨床實踐中,有些血液雖經檢測為陰性,但并不意味著就能完全排除疾病感染,某些疾病如處于窗口期,就難以被準確的檢測確定。因此,對可不進行輸血的患者,應盡量不進行輸血,以降低風險。即便是對必須輸血的患者,也要遵循最小限度輸血的原則。針對擇期手術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輸血方法,以防止輸血傳播傳染性疾病[3]。
2.3 輸血檢驗的質量控制
2.3.1 輸血檢驗的室內、室間質量控制:在輸血檢驗過程中,要保障檢驗結果的準確,必須嚴格遵循輸血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有序開展室內、室間質量控制。精選科室內有豐富實踐技能、有扎實理論知識、有高尚職業素養的高年資檢驗人員作為質控員,每日對所用試劑、儀器設備進行室內質量控制,定期參加衛生部或省臨檢中心的室間質量控制。同時對輸血檢驗的全過程提供監督及技術指導。
2.3.2 輸血前傳染性疾病篩查的質量控制:在輸血過程中,應有效識別潛在危險因素,預防HIV、HBV 及HCV 等病毒的傳播。雖然,血站已對血液制品進行嚴格篩查,但在輸血前對患者的血液進行傳染性疾病篩查同等重要,可以有效的保護醫務人員在實施輸血治療過程中避免受到感染病毒意外,同時也可保障醫院及患者權益。
2.3.3 血型鑒定質量控制:配血標本的采集、運送過程中,工作人員一定要嚴格遵守《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文件要求,在采集前進行必要的信息核對,并核實申請單資料與患者信息是否完全一致,不可遺漏任何資料。標本采集時間應少于3天,并在采集血液標本后,及時進行標記、記錄,由專業人員一同將輸血申請單和受血者資料運送至血型血清學實驗室[4]。血型血清學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應仔細核實輸血申請單和受血者資料及患者標本,對合格標本進行核收不合格標本堅拒收。對ABO 血型及Rh血型進行常規鑒定。有效開展ABO 血型正反定型,采用雙人雙試劑對ABO 血型進行復查。在ABO 血型鑒定過程中,嚴格按照相應的規范操作要求進行檢驗,并注意血球和血清間的比例。針對罹患某些特殊疾病的患者,如肝病或蛋白異常等,在血型鑒定過程中,采用洗滌紅細胞。對所有患者標本都采用微柱凝膠法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對不規則抗體篩查陽性的標本進行抗體鑒定或采取配合型輸注。如發現正反定型不符、不規則抗體陽性等疑難問題,應尋求質量控制人員的技術支持或送至上級血型血清學實驗室進行鑒定。
2.3.4 交叉配血、不規則抗體篩查的質量控制:嚴格控制交叉配血的質量,是保證患者輸血安全,降低臨床風險,確定是否有不相合抗體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應引起工作人員的充分關注。在交叉配血的方法學選擇上,應與不規則抗體篩查形成互補,我院不規則抗體篩查用微柱凝膠法交叉配血用凝聚胺法,對一些疑難交叉配血還可以多方法聯合,確保配血結果準確無誤。此外,針對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進行特異性鑒定,并提前配血[5]。
在疾病的救治過程中,及時有效的對患者進行輸血,對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工作實踐中,臨床工作者還應意識到輸血安全性的重要性,并嚴格遵守相關操作規范,以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我科通過對輸血檢驗流程質量控制對策加以深入分析,發現制定輸血工作流程圖、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輸血檢驗的質量控制措施,對保證血液質量,維護患者輸血安全,降低輸血風險等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參考借鑒。
[1] 施清蓉,劉秀玲,劉偉.探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在合理、安全輸血中的作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6):586-587
[2] 吳海波,張亞文.建立輸血科質量管理體系確保輸血安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7):133-135
[3] 朱純剛.血型實驗室的輸血檢驗的質量控制與輸血安全探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73-374
[4] 李燦泉,劉江平.輸血前不規則抗體篩查對輸血安全的影響[J].大眾健康:理論版.2012(11):273-274
[5] 高樂俊,王樹誠.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優勢及應用研究.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