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建梅
(云南省騰沖縣五合衛生院云南騰沖679111)
社會生活工作節奏的快速變化讓人在社會生存中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應激因素,情志疾病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威脅著人的身心健康。情志活動一般是人面對外界環境變化產生的生理反應,通常是沒有致病性的,但如果突然地、過激地、長久地刺激則會使人出現陰陽失調、氣血紊亂等問題,從而引發疾病。臨床上情傷成疾,人往往會通過求醫吃藥來解決,卻沒有注重情志的疏導和護理。
人具有喜怒哀樂等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應。該變化在同外部環境的信息交流是基于臟腑氣血為情志變化的物質基礎。合理的情緒可以讓人體內環境變得穩定,也是人的身心健康的調節保障,不過要是七情過激、刺激太大、時間太長就容易引發疾病。郁積是因為欲望沒有實現,且郁積在內心而無法排遣,造成氣機郁滯。情緒過憂的人會氣塞而不通,思慮是氣結,過度則郁積心中導致氣機郁滯,出現疾病。怒容易傷肝,喜容易傷心,思慮容易傷脾,驚恐容易傷腎,這是《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的觀點,它把情志致病歸結于喜、怒、憂、思、恐的五志說,并配合五行五臟來看待情志問題。[1]不過,中醫認為情志疾病是因為情志失調,憂郁暴怒導致肝氣不暢通,沒有進行很好的疏泄,從而引發情志疾病,因此需要及時進行情志疾病調護。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對情志的五行相勝的規律進行了精妙的總結,就是利用以情勝情療法,發揮情志的相互制衡效果,協調五臟中的氣機活動。[2]盡管七情太過會讓人的臟腑受傷致病,不過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需要重視的那就是先氣機失調,才導致臟腑被傷。所以,七情還沒有過于傷及人的臟腑而致病時,就需要通過情志制約法進行調護,以有針對性地讓某種情志產生變化,選擇性地矯正因為情志太過而導致的氣機紊亂問題,讓機體恢復平衡。
身心醫學,非常重視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妥善的精神調護,不僅可配合藥療取得效果,特別是對有些因情志因素引起的病癥,它可收到藥療所不能取得的卓效,所以情志疏導法,是身心醫學的重要內容。《素問.疏五過論》云:"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它抓住了人的心理因素,并提示運用情志調護的方法和內容。在調護中,要求醫護人員對待病人要態度和藹、善言勸慰,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以同情關切,和善語言,"告之"其疾病的危害性,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生活起居,配合治療等注意事項。對一些思想顧慮較多的病人,經常擔心自己的病不能治愈,對治療失去信心等,醫護人員要好言勸慰開導,解除其思想顧慮,增強其治病信心,并指導他們如何保持情志舒暢,密切配合治療,這樣才能發揮情志調護,藥物治療的雙重效應,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1.氣功引導法
中醫人的驚恐情緒會亂氣而傷腎,中醫角度的肝腎和人的免疫調節有重要聯系。要是患者知道了自己病重或者難以痊愈,那么就會產生驚恐情緒,從而出現暴躁、憂郁等不良情緒,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病情加重。所以,以氣功引導法診療時應該讓患者在氣功入靜狀態下,引導他們追憶以往的不良刺激,讓大腦意識回到當時的狀態,然后以"動情技術"讓患者充分宣泄情感,暴露出埋藏心理很久的悲痛,使之認可自己的抑郁與焦慮,然后疏導治療。要是患者不舒適,那么就在氣功態中引導患者想象美好的事情,讓其身心都處于美麗大自然或者美好情景中,從而通過痛苦境界會議走入美好的新境界。最后讓患者從入境狀態清醒,以循序漸進的過程誘導患者提高診療信心。
2.語言開導法
醫生要重視言語對患者的情志疾病治愈作用。醫護人員通過與病人的語言交往,情切關懷,取得病人的信任,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然后針對性運用語言作為心理療法的手段,幫助病人解除思想疑慮,增強抗病信心,達到康復目的。如有些癔病患者,經常會無端抽搐、直視、拼氣或狂叫等,醫護人員采用"心藥"--語言暗示療法,即可取得卓效。不僅如此,
1.音韻感應法
利用音樂媒介讓患者的身心、情志都得到有效引導。音樂可以消除人的心理障礙,恢復身心健康。《呂氏春秋》認為"音樂之所由來遠矣,生于度量,一和而成章。"由此說明了音樂的實質源于宇宙陰陽的變化。人的情緒直接被音樂影響,音樂可以深刻影響人的思想情感及心理,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表現形式。讓病人欣賞音樂,可以讓他們抒發、宣泄情感,這就是音樂的情志宣導意義。臨床上就可用抑、揚、頓、挫、高、低等不同的音樂旋律,針對性地對情志進行陶冶。如大喜傷心者,可用羽音低沉曲調以折之,大怒傷肝者,可用商音凄婉的曲調以抑之,悲憂傷肺者,可用征音高亢曲調以揚之,思慮傷脾者,可用角音明快曲調以發之,驚恐傷腎者,可用宮音和緩曲調以寧之等。
2.怡情逸志法
人們要預防情志疾病,首先要學會調節情志、控制情緒的方法。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卷。"這樣才能達到"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健康目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工余之暇,要有適當的文娛愛好活動,以培養情操,活躍情趣。如果人們能從色彩、聲、光、香味等絢麗多姿美的世界中,自得其樂的話,無疑會有益身心健康。
總而言之,當下護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正不斷相互融合滲透,中醫情志疾病調護也包含了上述內容,而且是重要的診療手段。同時,情志因素在疾病的發生和治療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臨床醫生除學好專業知識外,還要努力對自身進行調整、充實,了解心身醫學來應對心身疾病,才能為情志疾病患者的早日康復提供有力幫助。
[1]萬毅.中醫特色診療情志病[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1
[2]錢會南.中醫情志病的病因病機與診治研究現狀及展望[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3,31(4):7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