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南兵 劉開全
(重慶市南川區第一中學校 重慶市 408400)
傳統模式下的“灌輸式”教學法存在很多弊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會讓學生覺得沒有新穎,從而使課堂教學質量大大降低[1]。特別是在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那么將會影響到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水平。鑒于此,本文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教育”進行探究具有較為深遠的意義。
在課堂教學開端,倘若開門見山直入課題,往往會使學生覺得沒有新意,從而便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便需要積極創設課堂情境,導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找準時機導入課堂教學內容。在創設課堂情境方面需注重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為了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新課題的導入需要具備新穎特點,要有吸引力[2]。教師可以在課前精心設計與教學有關的表格、圖片以及視頻等,供學生欣賞,從而使學生對待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在課題導入過程中,需要以教材內容為依據,進一步創設有趣、生動以及新奇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當中。在這一過程,教師需擅于激活課堂氣氛,利用教具以及幻燈,通過直觀演示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依據。除此之外,在創設課堂情境后,教師還可以提出質疑,通過問題的提出,引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教學課堂學習過程。在這個環節,需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的能力,從而在問題得到充分解決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學習到與課題內容相關的知識。
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教師與學生由于缺乏溝通,往往存在距離感。顯然,這對課堂教學的優化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便需要積極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消除師生之間的距離感,以此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依據。對于教師來說,要想使課堂教學過程實現創新教育,便需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一方面,在課堂教學學習任務提出之后,教師需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以此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需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內成員互相討論、學習,通過交流,認識他人的優點,學習他人的優點,并改善自己的缺點,從而使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教師需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課題,做到因材施教。另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教師需要充分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開設各種興趣小組,比如奧數班、計算機班、舞蹈班以及繪畫班等。讓學生自由選擇興趣小組,從而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收獲知識。
傳統模式下“灌輸式”教學法存在諸多缺陷,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同時也不能使學生創新意識得到有效培養。在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培養,便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完善:一方面,需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強化[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充分掌握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生活素材,將其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從而使學生既學會學習,又能夠感悟生活。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各類競賽活動與辯論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例如,選取與課堂相關的知識內容,尤其是有答案不唯一,或者有爭議的知識內容,開展辯論賽活動,將班級學生分成兩方,正方和反方,進一步開展激烈的辯論。通過辯論,不但有效地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而且還使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升,從而為課堂教學的優化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
通過本課題的探究,認識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創新教育顯得極為重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優化課堂教學,還能夠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總而言之,要想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教育工作得到有效開展,便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創設課堂情境,適時導入新課、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相信充分從以上方面落實,高中課堂教學過程將能夠實現創新教育,進一步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1]匡云香.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創新教育[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08:226+228.
[2]陳茫茫.淺析甌江學院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3:32+63.
[3]楊銘.唐倩玉.高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指標與維度的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4,1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