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劍軍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學江西 新余市 338000)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今天中學物理的發(fā)展,必須尋找一種能適應今生物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如何讓探究式教學為中學物理更好的服務,是當前各位物理教師的使命,只有認真分析當前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現狀,才能正確制定出提高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的有效途徑,最后提高中學生物理成績,發(fā)揮探究式教學的作用。
探究式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為目的,通過設計探究式問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以課程教學大綱為基礎,設計探究式問題,師生之間積極主動組成團隊探討探究式問題,不斷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通過實踐驗證物理現象。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是引導作用,帶領學生共同探究未知領域的知識。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助學生使用正確的探究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每個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自主探究,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當前的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單一,探究式教學思維不明確,沒有教給學生采用多重思維考慮問題,這種現狀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久而久之,這種單一的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形成比較片面的思考問題,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單一,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單一,容易讓學生的思維方式朝一個方向發(fā)展,不懂得變通且比較容易鉆牛角尖,不利于學生的成才。
當前的探究式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教師按照標準化進行,不能領會探究式教學的內涵,只是照搬照抄,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內容的安排比較呆板。雖然有些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理論理解透徹,但實踐過程中應用能力偏弱,不知道如何靈活運行探究式教學開展教學。大部分學生不理探究式教學的真諦,只是簡單的認為一二個探究式問題就是探究式教學,很難將探究式教學理論與中學物理學習融會貫通,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效果不明顯。
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當前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教師教學水平不高,雖然能夠領會探究式教學的常規(guī)方法和原理,但整體上還是傾向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還是單純的采用教師、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探究式教學的效果。許多中學物理教師物理知識儲備不足,只是單純的了解中學物理課本上內容,物理前沿知識儲備不夠,物理知識不成體系,嚴重影響了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的開展。
中學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氛圍應該更加民主,學生能夠隨時以任何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增加課堂教學氛圍的民主性,讓學生感覺到自我的存在,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中學物理教師應該大膽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與教師共同探討物理知識。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給學生一些提示,讓學生每個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就算是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出現錯誤也應該詳細詳解,鼓勵學生進一步自主修改,通過探究新的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勇于表達自己,讓學生對類似的問題進行反思總結,培養(yǎng)探究未知領域知識的能力。
中學物理教師在開展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問題更加豐富,將學生自主提出的簡單問題更加形象化,情境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興趣。中學物理教師通過豐富探究式問題,用一些通信易懂的語言,現實生活中常的物理現象將抽象的難懂的問題簡單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有必要,還要將同一問題設計成不同的情境,拓展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合作應該更加深入。良好的溝通與合作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可以促進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探究式教學的效果更加良好。只有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不同的角度考慮和思考問題,才能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學生的差異性。中學物理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傾聽別人合理的建議,從而提升小組的探究能力。
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評價體系應該更加多元,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可以正確評價教學效果。中學物理教師應該盡可能了解每位學生,不斷提高自我教學效果評價方法,注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能力,思想意識和團隊意識等,通過小組教學鼓勵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得到發(fā)揮,讓每位學生都能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點,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實施科學的評價體系,讓每位學生的特點和優(yōu)勢都能得到展示。
中學物理教師在實施探究式教學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還回給學生,通過設計課堂探究式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物理問題中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適量增加未知領域的物理知識,為學生探索未來未知領域的物理現象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成為優(yōu)秀的理工類人才服務。
[1]徐漢年.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導學(上),2014(8):66.